旅游规划设计
旅游策划之要:精品景区要“五味俱全”
发布日期:2015-10-16
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精品景区”的提法应运而生。笔者作为旅游策划者认为,称得上精品景区,应做到“五味俱全”。
一、要有“文”味
“文”味即文化味。“文是景之魂”。
景区要有文化,精品景区更要有浓郁的文化味。
从文化角度讲,景区分两种。一种是以文化资源作本底而建设的景区,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景观就是这类景区的典型代表,如名人故居、革命旧址、历史古镇等。这类景区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浓厚,从本质上讲,就是文化景区。这类景区要成为精品景区,就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主功能作用,做足文化文章,扬文化之优,成文化之势,使景区成为真正的文化景区。
另一种是以其他资源作本底而建设的景区。这类景区从资源状况看,本身并没有明显的文化特征,但要成为精品景区,也必须赋予其文化内涵。要深入地“挖掘”文化,“做出”文化。如田园风光类景区,可以挖掘其农耕文化或休闲文化的内涵;森林资源类景区可挖掘其植物的科普知识、研究价值或森林养生文化。这样,让生态作本底,文化为灵魂,让本来浅显的东西显得深邃,本来枯燥的东西显得有味。
文化要形成主线。要成为精品景区,仅做出文化还不够,还必须形成文化主线。即一个景区要从头至尾主要贯穿一种文化,使其具有文化穿透力。一些文化底蕴较深厚的或是多元文化景区,它可能反映多种文化,或是多种文化交织,就必须找到它的主色文化,或是找到在当下影响力比较强的文化,以这种文化作为主题主线,做深做透。
当然,强调文化要有主线,并不是只允许一花独放,并不是对其他文化的排斥。可以在不影响主题主线的前提下,把其他文化元素溶入其中,也可以把各种文化元素进行归类整合,还可以分区域类别进行表现。但不管怎样表现,都是次与主的关系,是对主题主线的烘托,不能喧宾夺主。
二、要有“新”味
“新”味即新意。精品景区一定要有新意。
首先是选题要新。就像写文章,选题是第一关。建景区也存在选题问题。题即是主题主线,主题主线选准了,景区就有亮点和卖点。精品景区尤其如此。
其次是创意要新。主题确定后,要用新的创意和思路去体现。如做一个历史故村景区,一般的思路是,选取某一个历史时期作基点,采取修旧如旧的办法恢复历史原貌,体现的是历史的横截面。这种创意是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的,容易出现雷同。更大的问题是要拆除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拆迁量大,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如果换一种思维,即确定一条文化主线,保留大部分历史时期的建筑,只对资源进行归类整合。反映的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迁,做的是历史的纵深面。这种创意不但有新意,而且省钱省力,容易做成。
再次是表现手法要新。确定了主题,有了好的创意,必须有好的手法表现出来。要成为一个精品景区,必须在景点、景观、景物等的设置上有新意,体现奇思妙想;在风格、色彩、体量等的把握上要出新意,不落俗套;在旅游厕所、游步道、公共信息符号等配套和服务设施的表现上要创新意,与众不同;在景品、景情等的展示方式和游客的游览形式上要展新意,多在增加参与性与体验性上下工夫。
三、要有“精”味
精品景区,必须在“精”字上下工夫。
其一,立意要精深。立意要有位置上的高度,站在同行业、同类景区的制高点;切入口要新,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要有文化上的深度,深刻反映一种文化,系统展示一种文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一种文化。
其二,构思要精巧。有了好的立意,必须用好的构思去表现。比如游客中心的设计,一个以水城风光为主体的景区,一般的做法是把游客中心建在岸边,这样做并无不妥。但如果把它移到水中,就显得与众不同,再把它设计成船的模样,或者就造一艘大船做游客中心,它的构思就巧妙,创意就出来了。
其三,设计要精准。设计的风格要与景区所体现的历史朝代、自然风貌协调一致;色彩要准确协调,整个景区的色彩、色调要与景区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和景区环境相匹配;体量、高度要与建(构)筑物所反映的内容以及周边环境协调一致,不能喧宾夺主;选材用材要有品位、有档次。这种品位和档次不一定体现在价格上,而重在风格、色彩、材质等方面和环境协调一致。
其四,做工要精细。立意、构思、设计都达到一定高度后,能不能如愿以偿地建成精品景区,做工就成了最关键环节了。所以“做”的工夫一定讲究,既要注意大的环节,又不放过任何细节,做到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四、要有“品”味
精品景区,重在“精”,贵在“品”。一个景区,只有做到了“品”之有“味”,才能称得上精品。具体表现在:
初看,“品”之有“位”。这种品位,指的是档次、层次。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它的构思、设计、用材、管理,就让人感觉出非同一般,很上档次,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
细看,“品”之有“味”。前面说的是表象,精品景区的品味应该是从外到里,品位入骨。它有内涵,通过品,能感觉出它的深邃、它的丰富多彩;它有文化,通过品,能感觉出它的文化气息;它有故事,即使不用人讲解,也能感觉它不会像表面那么简单,它可能表现一段历史,可能寓意一个道理,也可能叙说一个故事。
再看,越“品”越有“味”。越看越有看头、越有嚼头、越有想头:景点布局,错落有致美感强,诱人急迫观赏;景物构成,“远近高低各不同”,使人不忍离去;景观效果,“横看成岭侧成峰”,引人不断把玩;景情效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朦胧诗意,油然而升,让人流连忘返;观景心境,人在景中,景在心中,景情交融。
细想,不但能“品”,而且经得起“品”。精品景区要经得起品。说历史,要经得起考证;做文化,要有由头,有底蕴;讲故事,要讲得圆满;说道理,要说得通透。不能让人们感到假,感到做作,感到刻意附和、生搬硬套,经不起推敲。
五、要有“回”味
这里所说的“回”味,包含两方面。一是回味无穷。虽然已经离开了景区,但它的美景、它的美谈、它的体验效应、它的视觉冲击却经常在你的脑海里萦绕,让你去想、去品、去悟。二是回头客。精品景区要让人感觉看一次看不够,产生再去看一看的冲动。甚至口口相传,相互约请,带来更多游客。
旅游开发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旅游策划,以上五味需谨记。
一、要有“文”味
“文”味即文化味。“文是景之魂”。
景区要有文化,精品景区更要有浓郁的文化味。
从文化角度讲,景区分两种。一种是以文化资源作本底而建设的景区,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文景观就是这类景区的典型代表,如名人故居、革命旧址、历史古镇等。这类景区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浓厚,从本质上讲,就是文化景区。这类景区要成为精品景区,就必须充分发挥文化的主功能作用,做足文化文章,扬文化之优,成文化之势,使景区成为真正的文化景区。
另一种是以其他资源作本底而建设的景区。这类景区从资源状况看,本身并没有明显的文化特征,但要成为精品景区,也必须赋予其文化内涵。要深入地“挖掘”文化,“做出”文化。如田园风光类景区,可以挖掘其农耕文化或休闲文化的内涵;森林资源类景区可挖掘其植物的科普知识、研究价值或森林养生文化。这样,让生态作本底,文化为灵魂,让本来浅显的东西显得深邃,本来枯燥的东西显得有味。
文化要形成主线。要成为精品景区,仅做出文化还不够,还必须形成文化主线。即一个景区要从头至尾主要贯穿一种文化,使其具有文化穿透力。一些文化底蕴较深厚的或是多元文化景区,它可能反映多种文化,或是多种文化交织,就必须找到它的主色文化,或是找到在当下影响力比较强的文化,以这种文化作为主题主线,做深做透。
当然,强调文化要有主线,并不是只允许一花独放,并不是对其他文化的排斥。可以在不影响主题主线的前提下,把其他文化元素溶入其中,也可以把各种文化元素进行归类整合,还可以分区域类别进行表现。但不管怎样表现,都是次与主的关系,是对主题主线的烘托,不能喧宾夺主。
二、要有“新”味
“新”味即新意。精品景区一定要有新意。
首先是选题要新。就像写文章,选题是第一关。建景区也存在选题问题。题即是主题主线,主题主线选准了,景区就有亮点和卖点。精品景区尤其如此。
其次是创意要新。主题确定后,要用新的创意和思路去体现。如做一个历史故村景区,一般的思路是,选取某一个历史时期作基点,采取修旧如旧的办法恢复历史原貌,体现的是历史的横截面。这种创意是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的,容易出现雷同。更大的问题是要拆除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拆迁量大,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如果换一种思维,即确定一条文化主线,保留大部分历史时期的建筑,只对资源进行归类整合。反映的是各个历史时期建筑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迁,做的是历史的纵深面。这种创意不但有新意,而且省钱省力,容易做成。
再次是表现手法要新。确定了主题,有了好的创意,必须有好的手法表现出来。要成为一个精品景区,必须在景点、景观、景物等的设置上有新意,体现奇思妙想;在风格、色彩、体量等的把握上要出新意,不落俗套;在旅游厕所、游步道、公共信息符号等配套和服务设施的表现上要创新意,与众不同;在景品、景情等的展示方式和游客的游览形式上要展新意,多在增加参与性与体验性上下工夫。
三、要有“精”味
精品景区,必须在“精”字上下工夫。
其一,立意要精深。立意要有位置上的高度,站在同行业、同类景区的制高点;切入口要新,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要有文化上的深度,深刻反映一种文化,系统展示一种文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一种文化。
其二,构思要精巧。有了好的立意,必须用好的构思去表现。比如游客中心的设计,一个以水城风光为主体的景区,一般的做法是把游客中心建在岸边,这样做并无不妥。但如果把它移到水中,就显得与众不同,再把它设计成船的模样,或者就造一艘大船做游客中心,它的构思就巧妙,创意就出来了。
其三,设计要精准。设计的风格要与景区所体现的历史朝代、自然风貌协调一致;色彩要准确协调,整个景区的色彩、色调要与景区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和景区环境相匹配;体量、高度要与建(构)筑物所反映的内容以及周边环境协调一致,不能喧宾夺主;选材用材要有品位、有档次。这种品位和档次不一定体现在价格上,而重在风格、色彩、材质等方面和环境协调一致。
其四,做工要精细。立意、构思、设计都达到一定高度后,能不能如愿以偿地建成精品景区,做工就成了最关键环节了。所以“做”的工夫一定讲究,既要注意大的环节,又不放过任何细节,做到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四、要有“品”味
精品景区,重在“精”,贵在“品”。一个景区,只有做到了“品”之有“味”,才能称得上精品。具体表现在:
初看,“品”之有“位”。这种品位,指的是档次、层次。给人的第一印象,从它的构思、设计、用材、管理,就让人感觉出非同一般,很上档次,有一种先声夺人的感觉。
细看,“品”之有“味”。前面说的是表象,精品景区的品味应该是从外到里,品位入骨。它有内涵,通过品,能感觉出它的深邃、它的丰富多彩;它有文化,通过品,能感觉出它的文化气息;它有故事,即使不用人讲解,也能感觉它不会像表面那么简单,它可能表现一段历史,可能寓意一个道理,也可能叙说一个故事。
再看,越“品”越有“味”。越看越有看头、越有嚼头、越有想头:景点布局,错落有致美感强,诱人急迫观赏;景物构成,“远近高低各不同”,使人不忍离去;景观效果,“横看成岭侧成峰”,引人不断把玩;景情效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朦胧诗意,油然而升,让人流连忘返;观景心境,人在景中,景在心中,景情交融。
细想,不但能“品”,而且经得起“品”。精品景区要经得起品。说历史,要经得起考证;做文化,要有由头,有底蕴;讲故事,要讲得圆满;说道理,要说得通透。不能让人们感到假,感到做作,感到刻意附和、生搬硬套,经不起推敲。
五、要有“回”味
这里所说的“回”味,包含两方面。一是回味无穷。虽然已经离开了景区,但它的美景、它的美谈、它的体验效应、它的视觉冲击却经常在你的脑海里萦绕,让你去想、去品、去悟。二是回头客。精品景区要让人感觉看一次看不够,产生再去看一看的冲动。甚至口口相传,相互约请,带来更多游客。
旅游开发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旅游策划,以上五味需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