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动态
文化旅游综合体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绝佳途径
发布日期:2016-10-13
2013年3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今年政府重点工作的部门分工。提出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抓紧制定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在2013年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获悉,正在制定中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有望今年上半年出台。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是51.3%,计算的依据是现有城镇常住人口。中国城镇常住居民的组成除拥有城镇户籍的真正城镇居民之外,还包括1.6亿农民工群体。如果按照户籍口径统计,实际的城镇化率不会超过30%,这与全球城镇化率52%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这样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的实际城镇化率要达到50%以上,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城镇化它本身囊括了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在内的全部命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后中国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以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以文化旅游为产业核心推动城镇化的实践,这种模式并不仅仅是它在推动城镇化方面的独到作用,更关键的是在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过程中,能够使当地居民的增收致富、使投资者的丰厚回报、让生态环境的优化整合、让周边产业的协同发展、让政府部门的战略意图得到实施,使各方面的需求进行统筹兼顾,实现多方共赢。文化旅游综合体模式下的城镇化是实现“人文环境优秀、自然生态优异、产业发展优良、居民生活优越的全面城镇化”的绝佳途径。
《中国经济网》未来十年“掘金路”之二:文化旅游综合体的“白金十年”文章指出这种“轻城市”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不再是“中心城市中心开花”,而是选择在交通便利、风景宜人、距离核心城市不太远的区域作为“造城”的基地,政府指导、商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重视原有生态保护,以优异的生态环境带动核心产业、以核心产业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最终形成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赢,立足于稀缺自然资源的生态新城。
第二,不再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而是以高效益、无污染、发展可持续的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辐射核心,带动周边金融、零售、餐饮、娱乐等行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一个自然风光秀美、人文环境友善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形成区域经济模式全面协调发展,注重于生活品质提升的人文新城。
第三,不再是“中心城市工业延伸”,而是在毗邻工商业发达的中心城市、交通便利、有较好人文生态基础的周边地区,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战略相呼应,通过打造涵盖了文化娱乐、旅游度假、购物休闲等业态在内的文旅新城。
美国好莱坞和奥兰多,国内正在规划实施中的“万达大连金石国际度假区”,是通过“文化旅游综合体”这种“后工业化时代城镇化”的路径进行“造城”。新型城镇化道路上,关键在于旧城区的科学改造,二是科学规划打造新的城区——总体说来就是“造城”。这种模式不仅仅适合一线大城市的“造城”,同时,也适宜在三、四线中小城市,农村集镇。
文化旅游综合体它不沿袭“城市效率优先”的传统原则打造新的“巨无霸”,而是秉持一种“愉悦生活”的观念,营造一个生态、人文、经济、生活等各个要素均衡配置,大多数人买得起房子、并能在此享受舒适生活的“轻城市”。
在未来十年,城镇化的推动将催生出庞大的刚性住房需求。“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载体平台,未来增值潜力将何等客观已经不言而喻。
我们坚信“文化旅游综合体”这样以文化旅游作为产业核心的城镇化模式,一定会成为未来中国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趋势。
(本文作者:史世光)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是51.3%,计算的依据是现有城镇常住人口。中国城镇常住居民的组成除拥有城镇户籍的真正城镇居民之外,还包括1.6亿农民工群体。如果按照户籍口径统计,实际的城镇化率不会超过30%,这与全球城镇化率52%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这样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的实际城镇化率要达到50%以上,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城镇化它本身囊括了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在内的全部命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今后中国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以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以文化旅游为产业核心推动城镇化的实践,这种模式并不仅仅是它在推动城镇化方面的独到作用,更关键的是在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过程中,能够使当地居民的增收致富、使投资者的丰厚回报、让生态环境的优化整合、让周边产业的协同发展、让政府部门的战略意图得到实施,使各方面的需求进行统筹兼顾,实现多方共赢。文化旅游综合体模式下的城镇化是实现“人文环境优秀、自然生态优异、产业发展优良、居民生活优越的全面城镇化”的绝佳途径。
《中国经济网》未来十年“掘金路”之二:文化旅游综合体的“白金十年”文章指出这种“轻城市”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不再是“中心城市中心开花”,而是选择在交通便利、风景宜人、距离核心城市不太远的区域作为“造城”的基地,政府指导、商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重视原有生态保护,以优异的生态环境带动核心产业、以核心产业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最终形成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赢,立足于稀缺自然资源的生态新城。
第二,不再是“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而是以高效益、无污染、发展可持续的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辐射核心,带动周边金融、零售、餐饮、娱乐等行业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一个自然风光秀美、人文环境友善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形成区域经济模式全面协调发展,注重于生活品质提升的人文新城。
第三,不再是“中心城市工业延伸”,而是在毗邻工商业发达的中心城市、交通便利、有较好人文生态基础的周边地区,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战略相呼应,通过打造涵盖了文化娱乐、旅游度假、购物休闲等业态在内的文旅新城。
美国好莱坞和奥兰多,国内正在规划实施中的“万达大连金石国际度假区”,是通过“文化旅游综合体”这种“后工业化时代城镇化”的路径进行“造城”。新型城镇化道路上,关键在于旧城区的科学改造,二是科学规划打造新的城区——总体说来就是“造城”。这种模式不仅仅适合一线大城市的“造城”,同时,也适宜在三、四线中小城市,农村集镇。
文化旅游综合体它不沿袭“城市效率优先”的传统原则打造新的“巨无霸”,而是秉持一种“愉悦生活”的观念,营造一个生态、人文、经济、生活等各个要素均衡配置,大多数人买得起房子、并能在此享受舒适生活的“轻城市”。
在未来十年,城镇化的推动将催生出庞大的刚性住房需求。“文化旅游综合体”的载体平台,未来增值潜力将何等客观已经不言而喻。
我们坚信“文化旅游综合体”这样以文化旅游作为产业核心的城镇化模式,一定会成为未来中国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趋势。
(本文作者:史世光)
下一篇:中国旅游:新常态发展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