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动态
《只有峨眉山》即将公演,中国旅游演艺进入3.0时代?
发布日期:2019-09-04
《只有峨眉山》将开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全新商业模式,助推旅游演艺进入继山水实景、剧场演出之后的3.0时代。中国旅游演艺真的即将步入3.0时代吗?
王潮歌的新作《只有峨眉山》即将正式公演,该作品将峨眉山脚的传统村落当成一个大型实景剧场,与新建的剧场共同构成了“戏剧幻城”,让观众从中获得实景沉浸式的参与体验。从“印象”系列,到“又见”系列,再到如今的“只有”系列,中国旅游演艺真的迈入3.0时代了吗?在文化和旅游日趋融合的背景下,旅游演艺市场还存在哪些不足?又该如何推动演艺产品实现优质供给?
再过一周,前往四川峨眉山风景区的游客就会发现,除了传统的“峨眉云海”“金顶佛光”“万佛朝宗”等自然和人文景象外,还多了一个新晋的观赏项目——实景演出《只有峨眉山》。
《只有峨眉山》是王潮歌继“印象”系列、“又见”系列之后开启的“只有”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大型实景古村落剧场的试水、“戏剧幻城”新概念的提出,让这台演出颇具看点。有评论称,《只有峨眉山》将开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全新商业模式,助推旅游演艺进入继山水实景、剧场演出之后的3.0时代。中国旅游演艺真的即将步入3.0时代吗?截止目前,中国旅游演艺行业的现状如何,究竟是怎样一番发展的图景?
一、追溯:旅游演艺发展史
旅游演艺,指的是在一定的区域内,通常是在旅游景区内,依托于当地特色的资源禀赋,以外地游客为观赏主体的,侧重于以歌舞表演的形式展示地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商业演出活动。内地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演艺产品,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末。陕西省歌舞剧院的《仿唐乐舞》、深圳华侨城集团的《中华百艺盛会》和《欧洲之夜》等演艺活动一般被认为是中国旅游演艺产品的雏形。
21世纪以来,旅游演艺搭上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快车道,旅游演艺精品频频涌现。2004年,中国首台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在桂林公演获得巨大成功,国内外反响热烈,《印象·刘三姐》的实景演艺模式被纷纷效仿,旅游演艺进入到山水实景演出的1.0时代。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舞台,借助于现代的光影技术,打造自然与人文交织、风景与风情并生的演出舞台。以王潮歌的“印象”系列和梅帅元的“山水”系列为代表,《印象·丽江》《印象·普陀》《大宋·东京梦华》《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等产品皆是山水实景演出的代表剧目。
如果说“山川湖海”是旅游演艺1.0时代的最大卖点,那么沉浸式的剧场演出则是2.0时代旅游演艺作品的主要特征。王潮歌的“又见”系列是代表作。《又见平遥》颠覆了传统观看演出的方式,观众在演出中边走边看,一步一景,并融入演出,成为剧目的一部分;《又见敦煌》以情景体验剧的形式,通过剧场场景的变换将观众带入一幕幕的情景剧中,借敦煌命运交叠的人物之口来讲述一个个消散在历史中的敦煌故事;华夏文旅集团在厦门的旅游演艺项目《闽南传奇》则将室外实景搬进了演出剧场,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可移动的室内观众席,打造出一台“会跑的实景演艺”,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
继“印象”系列、“又见”系列之后,“只有”系列的开启,又呈现出了与之前山水实景演艺、情景体验剧不一样的特征。以《只有峨眉山》为例,它打破了传统表演场地的限制,创新了观演方式,打造了文旅融合的全新产品模式。
第一,打破了剧场的边界,实现了山水实景、室内剧场等多舞台多维度的切换互动。项目总占地规模约7.8万平方米,主要分为实景村落剧场和室内情境体验剧场。传统村落号称“中国最大实景村落剧场”,在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古老村庄内共有395个房间、48栋旧舍、27个旧院,百余台戏剧将在这里轮番上演。实景村落剧场和园林、室内情境体验剧场结合为一体,构建成整台“戏剧幻城”。
第二, 开创了观众行进式的观演方式。从传统村落到室内剧场,分为“云之下”“云之中”“云之上”三个部分。在“云之下”,观众可以在村落的395个房间里体验当地人真实的生活,在“云之上”,观众将被引导着走向舞台,感受随着剧情的推进而不断升降变换的小舞台。从“云之下”走向“云之上”,观众将在不同的角色、人物和故事中穿梭,获得从“人间”移步“天上”、俯瞰“人间”的独特漫游体验。
第三,打造了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全新产品模式。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只有峨眉山》回归到文化本身,不仅凭借大场地、大制作、大投入来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与原始的生活空间,还通过演员的表演与互动来讲述当地村民的故事,展现他们的人生轨迹与精神观念。为什么命名为“只有”?创作团队想借此来引发游客的思考与共鸣。为什么来峨眉山旅游?来峨眉山我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思考,游客本身能获得更多感悟,从自然界山川人文的熏陶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思考:旅游演艺市场仍不成熟
无论是“印象”“山水”系列开创的山水实景演出,还是“又见”“只有”系列追求的沉浸式、行进式的观演方式,旅游演艺行业一直都在不断推陈出新的道路上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印象”“又见”等头部演艺剧目只是旅游演艺的冰山一角,在他们的背后,存在不少经营困难、入不敷出的剧目。业界普遍认为,中国旅游演艺80%的项目是亏损状态,10%的项目持平,仅有10%的项目处于盈利的状态。可以看出,整个旅游演艺市场仍处在发展的阶段,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与改善。
第一,旅游演艺发展格局失衡。旅游演艺产品分布不均,多数演艺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旅游资源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主题公园类旅游演艺项目居多,丽江、九寨沟、张家界等中西部旅游城市则汇聚了不少山水实景类演艺产品。产业过度集中往往会产生恶性竞争、资源内耗的局面,未来产业应向资源匮乏的地区适当倾斜,推动产业布局有序化、产品供给合理化。此外,演艺产品还面临内容同质化、主题类型单一重复的现象。
第二,受到季节时令、场地选址的限制。不少北方的户外实景演出长期“靠天吃饭”,受到季节时令的限制。《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中华泰山·封禅大典》等剧目,如何以半年的营收来维持项目运转,值得思考与探索。除此之外,场地选址应有所讲究。主题公园类旅游演艺依靠的是该地区的消费群体外溢,旅游景区类演艺依靠的是当地的自然和历史资源。《印象·海南岛》选址失误,错误地预判了当地的消费潜力以及外来游客的消费需求,最终只能面临停演的命运。
第三,管理方式有待完善。旅游投资领域是近年来的大热门,大投资、大制作、大卡司成了部分旅游演艺项目的标配,而在高成本之下如何实现项目的回本便成了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地区旅游均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如何保证足够的客流量与上座率、如何延伸消费产业链实现营收来源多元化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三、畅想:旅游演艺3.0时代
中国旅游演艺发展二十余载,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演出剧目和演艺企业,随着国民旅游休闲消费需求的成长壮大,旅游演艺势必会不断升级,以丰富多样的产品内容与表达形式来满足游客的新需求。《只有峨眉山》作为王潮歌“只有”系列的首部作品,对旅游演艺3.0时代做出了自己的探索,鲜明地勾勒出未来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演变趋势。
回归文化本身,合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旅游演艺天生具有文化属性和旅游的产业属性,是展现民族文化、在地文化、“原生态”文化的重要平台。因此,未来旅游演艺行业的发展,固然不能离开对技术和形式的高追求,也不能让在地文化陷入失语的境地。回归到文化本身,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自然、历史资源,将独特的自然地理风貌、流传至今的传说与历史、民族风土人情、节庆民俗等有形与无形的地方符号淬炼成鲜明的文化因子,将其融入到演出中,实现山水和历史文化再生产、再体验。《只有峨眉山》关注到当地人在城镇化浪潮中的选择和命运,将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排成了院落戏剧,并打造了“亲情”“乡愁”“追梦”“奋斗”等主题剧目,王潮歌曾坦言:“我希望人们走进这里,沉浸在一片青瓦一豆灯光之下,捡拾童年,安放乡愁。”
迎合市场需求,发掘多层次市场的潜力
一方面,发掘不同等级层次市场的潜力,推动旅游演艺产品的合理化布局。鼓励有实力的产品IP走上市场下沉、扩张的道路,开发一批小而美的演艺产品,不断开辟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市场和一二线城市的区域市场。
另一方面,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发不同主题类型的演艺产品。以主题公园的演出为例,主题公园应打造具有广泛人群适应性的产品类型。近年来,亲子游、情侣游旅游产品持续走俏,海洋、亲水主题的演出项目在家庭、年轻群体中颇受欢迎。未来,主题公园的演艺产品供给应与时代和社会同频共振,重点研发订制合家欢向、女性向、年轻向的演艺产品,不断扩大客源市场。
创新艺术形式,为游客打造真实旅游体验
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创新旅游演出的形式。中国旅游演艺发展几十年来,演出的方式和形态一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市场需求的演变而不断更新。《印象·丽江》开创了全白天实景演出的模式,《印象·海南岛》尝试了半露天式的剧场演出形式,《只有峨眉山》将实景演出与剧场演出充分融为一体,打造了一台观众亲身参与、体验、创造、交流的演艺盛宴。
未来,在新兴技术的加码下,表演和观演方式仍应不断求变,在摆脱场地、时间、季节桎梏的前提下,要以创意性的思维、开创性的内容、创新性的形式来打造“永不落幕的旅游演艺盛会”。
作者:邢拓
下一篇:聚焦| “十四五”规划下的文化和旅游产业:未来趋势+4大创新路径+6大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