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设计
旅游度假区可持续规划方法
发布日期:2015-11-06
度假可以说既是一种旅游活动,同时又是一种休闲方式和生活经历。区别于其他相近行为(如休闲、旅游、游憩),度假需要度假者具有自由的休闲支配时间;像旅游行为一样暂时离开常驻地一段时间;并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憩活动。旅游度假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以游憩、休闲、健身、康体等目的而设计经营的生态环境良好、配套度假服务及设施完善的旅游目的地整体。在旅游规划建设中,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避免对度假区旅游资源及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
一、旅游度假区的资源评价
1.旅游资源评价主要内容
(1)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是指在单项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单项要素组合的整体进行评价。综合评价包括三个方面:质量、规模、资源组合与分布。
质量:质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特色,即“事物本质”、“特殊的运动形式”。有了特色,旅游区才有鲜明的形象,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二是资源的功能价值;三是资源的品位,即旅游资源质量的级别,旅游资源品位越高,旅游价值就越大。
规模: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旅游资源的规模。例如: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黄山就以种类多、数量大而著名,黄山上有岭30多处、山峰77座、景石120个、植物1450种、摩岩石刻200余处、古建筑近百座以及多项自然奇观。
资源组合与分布:各资源要素是相互有机组合还是处于分离状态,分布是相对集中还是分散,直接影响旅游资源质量的高低。最佳风景旅游区都以资源要素组合的完美和谐见长,并且在分布上各景区都各有特色。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拟开发的旅游区与客源地、中心城市距离、交通可达性和相邻旅游区的关系。区位条件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有加强或减弱的作用,必须认真分析并做出恰当评价。
(3)区域开发条件
无论旅游开发,还是景点建设,都同区域环境分不开,受多种因素制约,如空间容量、基础设施、用地条件、气候植被条件、安全性、卫生健康条件等。其中前三项最为重要。
总之,旅游评价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是旅游区可持续规划的基础。它包括资源要素单项评价和旅游综合评价。单项评价是旅游资源研究的深入,也是以旅游开发角度来衡量每一项要素的价值。综合评价则是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对资源以外的要素进行整体评价,评价最终结果,就是被调查的地方可不可以开发、按什么方向开发。因此,单项评价侧重原理分析,综合评价侧重方法研究。一个区域用什么评价方法,应视当地实际情况而定。
二、旅游度假区资源保护
大多数旅游度假区的旅游资源,特别是一些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古迹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旦破坏是难以恢复的,脱离了历史和其处在的环境氛围的“假古董”是无意义的。同时,支撑度假区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自然环境,其生态系统是极其脆弱的,所承受的外部压力的耐力是有限的。因此,对其合理的开发是将人类经济活动纳入一定的环境尺度以及在生态健全的规划控制下进行的。
旅游度假区资源保护的原则是:
①开发建设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②普遍保护与专门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③综合防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④依法保护的原则
三、总体布局与分区
尽管每一个旅游度假区的坐落位置、经营项目会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度假区却存在一个共同点,即经营理念。在旅游规划阶段必须将度假区的经营理念作为考虑、评价问题的出发点。
1.旅游度假区总体布局原则
(1)突出主题,强化特色原则
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明确旅游区,找准并积极强化各旅游区的主题,创造鲜明的特色,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2)资源基础,市场导向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文化为内涵的旅游开发规划原则。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区位、资源和市场准确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明确旅游市场、产品、形象和价格定位,合理配置资源,深刻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确保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3)以人为本的原则
从人的旅游度假行为和需求出发,注重人的活动与感受,在规划布局、规划标准等方面体现人性的思想。根据游客和度假者对环境和功能的不同需求特点,合理分区布局,游览区主要选择景观优美,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带。
(4)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
旅游资源开发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景区的开发规划要与资源条件、景区的性质、区位、市场及环境条件相结合,既要突出主题和特色,又要适当筹划和建设一些新景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已有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与当地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与当地的“大旅游”战略相配套。
(5)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原则
动态开发与静态开发相结合,体现旅游业的观赏性、文化性、参与性、娱乐性和新奇性;远期开发与近期开发相结合,在考虑远期规划合理性的同时,重点研究近期开发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6)注重效益,永续发展的原则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开发效益,尤其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要将旅游资源开发、设施建设与环境美化、景观保护结合起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环境,以旅游区的环境容量为定量指标和依据,建立生态、旅游、生活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2.旅游度假区的总体布局形式
度假区的地貌形态与活动、设施的地域配置决定了空间布局的形态,归纳起来有带状式、组团式、环状式、复合式等。
(1)带状式
主要是由于受到环境与用地范围的限制,各功能区域呈带状布局。带状式的旅游度假区在规划时,应该注意控制度假功能块的大小,在功能块之间预留生态廊道;应重点加强对所依托生态带的保护,比如河流,湖滨湿地等,保持建筑后退生态带足够的距离,保护沿河湿地及植被等。
(2)组团式
组团式布局型有景观异质性高、度假设施比较完善以及娱乐体闲活动丰富的优势。但由于规模较大,有些功能区不能享受到位于度假区局部地段的优势景观。比如凤凰岛生态度假区中的生态观光区组团以及服务中心区组团的大部分区域就不能享受岛屿水系景观。因此这类的城郊旅游度假区在规划中就应该注意组团内部资源的挖掘,通过不同的功能设置以及自身资源的开发来营造特色;同时,强化与外围优势景观区域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廊道以及空间景观廊道的组织来加强与外围优势景观的联系。
(3)环状式
环状式布局是在湖泊类旅游度假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布局模式。以湖泊景观为核心环绕布置度假功能团,一般主要的道路也围绕湖区呈环形布置。这种布局模式的好处是几乎所有功能组团都能享受湖区的优质景观,与湖区联系紧密。这类度假区在规划建设中应该注意临湖生态湿地缓冲带的保护。
(4)复合式
复合式的空间布局模式以古镇类度假区为典型代表,各种功能复合交织在同一公共空间,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
以上四种基本的空间布局模式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城郊旅游度假区用地的空间布局应结合地形灵活布置,而不宜拘泥于固定的空间布局模式。
3.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1)突出主题形象
(2)集中功能单元
(3)协调功能分区
(4)规划动线与视线协调
(5)保护旅游环境。
4.道路交通规划
交通设施是旅游度假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它是联系旅游度假区与客源市场及周边地区的一个重要纽带,另一方面它为各景区间的通达性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旅游区的外部交通是否完善,内部交通是否通达,是评价一个旅游度假区好坏的重要条件。
度假区的道路交通组织要根据人的行为心理、游览观光路线、人流及视线空间组织、地形地貌条件、景观意向表达等因素,充分利用已有的道路,完善交通系统。路线的选择应该尊重自然,结合地形,减少破坏环境,路面标准应力求就地取材,近期与远期结合,并由低级到高级设置不同路面,宽度、曲率、坡度适宜,同时应该满足森林防火,林间伐木以及生活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5.景观环境设计
景观环境的设计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来解决旅游区中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是伴随著景观生态学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集中体现了景观生态学在度假区的旅游规划系统中的应用价值,并成为旅游区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景观管理的必要手段。
在景观规划过程中,规划师始终把旅游区景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景观全局角度协调人与环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也使得景观环境设计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现手段,并越来越为规划人员和公众所重视。
旅游度假区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应避免以下两个误区:
①避免“城市酒店化”和“物业小区”式风格。要少一些富丽堂皇,多一些自然、轻松和温馨。
②充分利用自然特色,不盲目追求“设施齐全、应有尽有”的做法,毕竟,游客到某一度假区是为某一特色而来。
6.建筑设计
旅游度假区的建筑形态与风格对于旅游度假区的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度假区开发的成功与否,因此在旅游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设计出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的旅游风景建筑。
设计原则:
(1)满足功能、突出个性
在满足不同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强调每个建筑的个性设计,是度假区的建筑具有可识别性和个性特征。中心区的建筑尤其要体现独特的艺术风格,以期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度假地的吸引力。
(2)结合自然、突出环境
建筑布置充分体现地形和环境特征,力求自然舒展,和谐共生。
(3)因地制宜、突出文化
建筑是文化的结晶,度假区建筑作为建筑的一种类型,表现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其所在环境的景观艺术特征。体现景观艺术特征的建筑,其营造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和突出当地文化氛围,使其特色更鲜明动人。
(4)重视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为了考虑组合中的应变性和保持相对的稳定,则要求因时空关系、因变化采取了不同的组织方法。建筑中为了考虑组合中的应变性和保持相对的稳定,则要求具有高度的灵活适应性。在总体上通过一个基本平面为母题,根据需求而扩大延伸;在各单体建筑之间,通过各种联结方式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建筑看似静止,但在这种应变状况下形成了动态的变化,构成了建筑的灵活适应性。
7.旅游设施规划
运转良好的旅游设施综合体系是形成旅游规模市场的保障条件,旅游设施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两大类。
(1)基础设施
设施与旅游人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及比例关系,因而必须统筹规划以下系统:
①供水系统;②供电系统;③通讯设施系统;④排水系统;⑤交通系统;⑥保健、救护系统等
(2)服务设施
a.住宿设施。主要对以下方面做出指导和规范:
①根据旅游规模预测确定旅馆床位数;②从区域规划和风景区整体布局的角度研究旅馆选址、风格、容积率、高度、级别以及类型;③未来扩建的可能性。
b.餐饮设施。主要考虑:
①基于文化风格的餐饮类型配置(中、西餐);②基于地域风格的餐饮类型配置(菜系、菜谱);③基于消费档次的类型配置(中、高、低);④餐饮(功能)类型的配置;⑤餐饮与风景方位的协调配置。
(3)体育娱乐设施
根据旅游区的性质、目标市场特征以及当地供给能力进行规划,某些主题鲜明的旅游还需专项规划,如高尔夫旅游区等。
(4)辅助设施
主要是指吸引游客、增加其逗留时间和消费的设施,如商店、加油站、艺术画廊、会议中心等。这类设施虽然规模小、产权归属多元、布局零散,但关系到旅游区的整体形象,因此必须采取规范和导向措施,规划布局分区配置。旅游区的设施规划应遵循“区内旅游,区外服务”的原则。遵循分区所确定的布局原理,设施应主要集中在外圈的服务社区内。(邵颖莹)
下一篇:度假村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