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9388591    18675872398
  • 旅游综合体落地策划
  • 温泉旅游主题化-中山项目
  • 水上游乐全季化
  • 景区升级度假化
  • 海森文旅(旅游策划公司)担纲中国首家地心文化主题公园的旅游规划、旅游策划以及旅游规划设计
  • 打造康养度假新高地(明月山项目)
旅游规划设计

山地与滨水旅游度假村的建筑空间组织

发布日期:2015-10-16
  度假村建筑属于风景旅游建筑,其本质是建筑与风景环境的有机关系,仅就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来说,主要表现形式是建筑空间与自然景物空间的适应、融合。对于山地与滨水旅游度假村而言,建筑空间形态与山地地势、地貌以及滨水地带的有机结合则体现得更为重要。
 
  1 山地旅游度假村
  1.1山地地段的空间属性

  山地地段的空间属性与所处山地区域的类型有关。山地的环境容量随所处区域的大小而作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了旅游度假村建筑群体规模及单体体量和形态的确定。从度假村所处的位置来看,地段有山顶、山躯、山麓之分。山顶地段的特点是视野开阔,视觉障碍物低于地段。山躯地段的特征在于山体的坡度,坡地有凹凸之分:凸形地段有开放感,凹形地段向内隐含;前者易与山顶气脉相承,后者则便于塑造幽远的小环境。山麓地段大部分处于平缓地带,常处于水平趋向的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中,在与起伏的山体形成视觉特征相异的曲线、折线、褶曲状态中表现出宁静、稳定感,并因此能够协调和承接各种动势的景观。
  1.2建筑布局与山地力线的关系
  山地力线是人们知觉中山地空间上升、下降的趋势、走向,是风景空间中可感知的特殊控制线和山地形态变化过程中式样的外化显现。不破坏山地力线的基本趋势,保持山体基本形式是山地度假村建筑空间组织应遵循的原则。
贵州省红枫湖侗寨度假村
贵州省红枫湖侗寨度假村

  1.2.1强调山峰上升趋势
  因山峰上升的趋势明显和强势,旅游度假村建筑群体与此趋势相协调而扩展了力线张力,使基地更富魅力。
  1.2.2呼应山躯坡地走向
  山躯坡地力线的特点是整个山体升降起伏的中间环节,旅游度假村建筑群体及其布局首先应该尊重这种起伏特点,加强人们对山地空间的理解,保持山体自然环境的完整性。
  1.2.3调和山麓力线
  山麓力线最明显的特点是平地与山体之间的转折线,是两种不同地形的过渡地段,一般很引人注目。因此,旅游度假村建筑群体轮廓以顺应山麓处自然转折为基本设计原则。
 
  1.3建筑空间与地段环境在形态关系上的处理
  1.3.1建筑空间与地段空间的相互适应
  建筑空间与地段空间的相互适应主要表现在其界域、体量的大小及各向延伸的趋势。此外,从格式塔心理学的图底关系上考虑,图与底只有当一方在量上占据支配性时,才可能达到相互关系的稳定。因此,在旅游规划上,山地旅游度假村与山体在视觉画面上必须有一者在比例上占明显优势。
  从视觉机制角度上,游客在趋近度假村建筑群的过程中,视觉面积是逐渐增大的。因此,山麓建筑群的高度应加强控制,建筑群视觉面积的高度以限制在山体高度的1/3以内为宜。另一方面,随着人对建筑的接近,全视距离视觉面积比发生变化。尤其是山麓建筑群,游客在趋近过程中会有一段距离,感官上建筑群与山体的视觉面积接近,而此时视点到建筑的距离还不足以使游客的视线完全集中于建筑上。因此在该段距离内,沿途应布置有较强视觉吸引作用的景物,分散游客对主体建筑的注目。

  1.3.2建筑空间与地段形态的相互联系
  a)建筑与地段的结合方式
  山地地段大多是斜坡式,需要采用开拓或填筑平整为台地,或用柱架支撑建筑地面等方式来完成建筑与山地地段的结合。山地中的台地是建筑院落空间组合的必要条件。较常用的筑台方法是开挖部分山体并将之回填,外端砌挡土墙扶持。在植被茂盛的山地区域,建筑底面架空的设计,对于保持地域生态环境和景观是恰当和协调的。
  b)尺度、肌理组织
  山体的体量特征是:总体上尺度宏大,其间某些构成要素又具有近人的尺度。在山地旅游度假村的建筑体量框架初步确立后,要运用相对尺度对建筑体量作再处理——体形、表皮划分和肌理组织。体形划分包括切、挖等减法构成以及通过联系体连接体块的加法构成。通过对建筑体形处理所造成的暗部、阴影以及体块间的互相穿插,便于建筑与地段的结合。在此基础上经过建筑表皮划分与肌理组织就可使建筑具有近人的尺度,建筑与山体的尺度关系也由此确立。西湖边度假村建筑通过坡屋顶、小体量灵活布置的旅游规划设计手法,消减人工构筑物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并在建筑表皮采用仿木做法和划分来达到“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保持沿湖环境的完整,升华了自然景观。

杭州西湖边度假村
杭州西湖边度假村
 
  2 滨水度假村的建筑空间组织
  2.1水体不同观景角度与基地结合的空间形态分析

  根据对图形知觉的研究,属陆地与水域的结合部分,即两个不同性质区域的交汇处是较易引人关注、观赏的地方。滨水地带的风景美丽诱人,可舒缓现代人的工作、生活压力,是修建旅游度假村的首选地点之一。滨水度假村建筑空间组织首先应注重在为人们提供感受水体最佳地点的同时,保护水体及其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其次,度假村应与水体相映成辉,加强和升华水景的特性。为此,对建筑的空间处理需要注意水面与基地的特殊形态以及水面与基地之间的关系。根据水景的观赏角度,将水体与基地结合所形成的空间形态分为:
  2.1.1俯视空间
  多位于有山有水的基地,视点较高,有欣赏水景的天然条件。在此规划设计旅游度假村建筑要对山地与水体作双重考虑,但一般因山地较之水体有较多的空间变化,建筑空间常随之变化而兼顾水体空间。
  2.1.2水平视觉空间
  水景观赏点一般为平视角度,但平地风景的层次和趣味性都相对贫乏,故对人工建、构筑物的体量、轮廓、群体造型及整体空间序列等的组织要求较高。如:周庄云海度假村运用坡屋顶与传统徽派民居符号马头墙作为主要造型要素创造江南水乡情调,活跃了天际轮廓线,丰富了本来平淡的直线水岸。

周庄云海度假村
周庄云海度假村

  2.1.3仰视视觉空间
  当水景高于人的视平线$如瀑布&时,水景往往成为绝对的视觉中心,旅游度假建筑宜处于陪衬景观的地位,其主要功效在于提供适宜的观景角度。
  2.1.4多向视觉空间
  提供多维度的景观视野,基地与水体交错、共生,建筑群宜亲近水面,建筑群与水体在不同视角互为景观中心。如:红枫湖苗寨位于依山傍水、秀丽的自然景致中,因此在修建旅游度假建筑时既考虑到游客能充分享受景观,又不破坏原有自然环境以及为景致增色,因而苗寨建于水边,以顺延地方文脉;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使游客最大限度、多层次地感受山水美景,又维系了滨水湿地的敏感生态环境。

贵州红枫湖苗寨

  2.1.5内向视觉空间
  被建筑或自然垂直要素围合的较小水面,如群山环抱的湖泊、人工湖等。内向型视觉空间在现代旅游度假村中常见于人工开挖的水体造景中。
 
  2.2建筑空间与基地空间形态的适应
  2.2.1尽量减少建筑对水际的干扰
  陆地与水体的交界线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旅游规划语言。滨水度假村对水际的处理应以尊重水际的自然形态为主,在适量改造的基础上提供可能的游憩活动方式。游憩活动的种类多少与趣味性强弱是度假村吸引游客的关键所在。因此,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应避免对水际游憩用地的侵占。同时作为水际观赏用的游憩设施如亭、水榭等也不宜太多,因为随着与水相关的建、构筑物在空间中的不断增长和强化,水际的处理程度也相应增加,有时甚至成为纯粹的工程驳岸,游憩活动和自然景致受到很大破坏。

滨水度假村
滨水度假村

  2.2.2利用和改造地形
  提供适宜观赏的条件在旅游度假村的选址和规划设计中,首先应尊重原生自然景观环境,少动土方,保护景观脆弱地带,利用环境容量大、景观条件较差的地段修建。
  2.2.3滨水度假村建筑群应有变化丰富的轮廓线
  平坦地形的基地相对缺乏丰富景观,其吸引力主要依靠人工建、构筑物,建筑组群的剪影轮廓尤为重要。因此,要取得变化丰富的轮廓线,建筑之间恰当的组合、形体适当对比和生动的屋面造型都需详尽考虑。如:红枫湖侗寨借鉴传统侗族建筑风雨桥的形式,回应地方文脉,而变化丰富的天际轮廓线也为自然景色增添了人文内涵。

贵州红枫湖侗寨风雨桥
 
  3 实例(千岛湖温馨岛度假村)分析
  千岛湖风景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郊淳安县境内,湖区拥有大小岛屿1078个,星罗棋布,姿态各异,故称千岛湖。温馨岛属于低山地形,景色秀丽。出于用地限制并考虑到对原生植被的保护,度假村的建筑空间布局充分顺应地形,依山就势,住宿设施采用小体量的度假别墅的形式,有机地布置在山上树林中。建筑尺度以地段中长成的树木为参考,建筑顶部大致到树冠底部,充分把握了小型山地的地段包容度特征。由于岛上无十分醒目的景观中心,设计者将餐饮、娱乐及辅助设施等集中布置在1栋建在山顶!块平整台地上的主体建筑中,成为岛上的视觉中心。与此同时,主体建筑设计也十分注意体量的控制,利用自身形体的穿插变化和装饰构件的灵活分隔来减小体量感。主体建筑在采用3面围廊的合院式布局以加强建筑内外空间渗透的同时,也使游客有较好的景观视野;庭院用于歌舞表演。温馨岛度假村建筑群体十分注重用材的肌理组织,主体建筑墙面、柱身均用竹包,扶手、栏杆和桌椅等亦为竹制,使游客产生回归自然的感觉。度假村别墅屋面、墙身采用松木饰面,靠松木与树林和岩石在肌理与颜色上的接近,将人工和自然联成一个整体。(陈晓恬 任磊)

杭州千岛湖温馨岛度假别墅
杭州千岛湖温馨岛度假别墅

杭州千岛湖温馨岛度假综合楼
杭州千岛湖温馨岛度假综合楼

上一篇:非优旅游资源经典打造——河北红崖山生态旅游度假区

下一篇:第四代主题文化温泉——湖北咸宁温泉谷度假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