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9388591    18675872398
  • 旅游综合体落地策划
  • 温泉旅游主题化-中山项目
  • 水上游乐全季化
  • 景区升级度假化
  • 海森文旅(旅游策划公司)担纲中国首家地心文化主题公园的旅游规划、旅游策划以及旅游规划设计
  • 打造康养度假新高地(明月山项目)
旅游规划设计

二维旅游空间 创新“山岛模式”——贵州梵净山

发布日期:2017-03-31
山地旅游策划公司:仙境般的梵净山
贵州梵净山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得名于“梵天净土”,原名为“三山谷”,国务院于1978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梵净山成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成员单位。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先后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 ,梵净山梵净山是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是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梵净山是铜仁地区旅游发展的龙头,也是贵州旅游发展的龙头之一。龙头不活,贵州铜仁旅游振兴无望。
铜仁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就是突破梵净山旅游发展的瓶颈,创造大梵净山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模式典范。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海岛模式相对应,梵净山旅游发展将形成以名山为特色的山岛模式,力争将梵净山建设成为大梵净山国际旅游目的地。

  一、山岛二维旅游空间发展模式
  梵净山的山岛模式是二维旅游空间发展模式。从垂直发展来看,山上吸引力,山腰生命力,山下生产力。从水平发展来看 ,梵净山采取复合产业链发展模式,即旅游涉及到的餐饮、住宿、娱乐、交通、购物、旅游商品的相互协同发展。同时,促进当地农业、工业、商业、金融的发展,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大产业、大旅游发展模式。
  山上吸引力:
  扩大山上弥勒佛教文化核的吸引力,创新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增加佛教文化旅游建筑,把佛教历史文化故事更好地注入到山上的自然景观中,全面提升山上的“宗教文化核”。结合新老金顶、武陵主峰、金刀峡、万卷书、蘑菇石、老鹰岩、太子石、佛光、云海、雪景、星辰等自然景观,使山上具有自然和人文的复合吸引力。
  山腰生命力:
  山腰到山麓是梵净山旅游景区中森林植被保存最好的、动植物物种最丰富的区域,包含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两个林带。两个林带下有黔金丝猴、白颈长尾雉、大鲵等灵物,珙桐林、铁杉林、水青冈林、黄杨林等珍惜林或景观林,溪流、瀑布群、水潭、峡谷等奇特自然景观,为大梵净山注入了永久的生命力,是大梵净山的“自然生态圈”。
  山下生产力:
  山下发展文化、旅游等多元产业经济,形成多元驱动的产业链条式的经济模式,成为梵净山发展经济的新模式,成为梵净山的大配套休闲区、生产区。环梵净山旅游公路和周边8个乡镇形成5大经济片区,包括太平片区、德望片区、乌寨片区、木新片区、永义片区;每个片区围绕着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资源和产品,确定主题,围绕着主体打造一个产业链体系。

 
山地旅游策划公司:山顶蘑菇石风景
山顶蘑菇石极具吸引力
 
山地旅游策划公司:山腰茂密的植被
山腰茂密的植被

 
山地旅游策划公司:山下休闲区
山下休闲区具有完整的旅游配套服务及设施

  二、山岛大区域联动发展模式
  从武陵山脉大区域联动发展来看梵净山旅游区的发展。武陵山脉地处中国中南部,跨越湖南、湖北、贵州和重庆四省直辖市,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主峰为梵净山,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张家界和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中最重要的两个旅游经济带,是武陵地区的旅游龙头,两个龙头联合发展,联动武陵地区凤凰古城、猛洞河漂流、不二门景区、潜龙洞等旅游景区。在张家界、凤凰古城、梵净山的大湘西黔东游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串联其他景区,形成一些特色化的旅游线路,丰富武陵地区的旅游线路。

  三、山岛复合产业链发展模式
山地旅游策划公司:梵净山发展模式
  一业三化:
  以旅游业为村镇化、农业化、工业化,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或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与其它产业的发展之间互为关联,旅游消费带动餐饮、住宿等行业,就会要求农业的支持,要生产又离不开工业设施设备,村镇基础设施必须完善。目前梵净山及周边产业发展正需要紧密对接,以梵净山旅游发展为带动点、促进周边乡镇农业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特色化;工业科技化、生态化;村镇民族化、和谐化。
  三园合一:
  以村镇为基础的民族家园、以农业为左翼的旅游农园、以工业为右翼的民族生态产业园,三园合一,都应该为旅游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各自发展特色。根据梵净山周边区域苗家、土家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度假中心,形成民族风情的度假休闲家园;依托村寨土地、气候等条件发展农业庄园,吸引游客旅游采摘或开展其它旅游活动;梵净山空气质量清新、生态植被完整,适宜养生,依托现代技术打造民族生态产业园,例如种草药种植等。
  产业融合:
  梵净山山上旅游,山下产业,产业之间要相互融合。环梵净山公路的修通,解决了制约旅游发展的可进入性问题;民族家园不但融入民族情调,而且开创独特的民族旅游休闲度假栖居地,旅游接待能力将会提升;梵净山旅游不仅要有独特的住宿,还应有特色美食,创意农庄的发展在为旅游者提供美食的同时,促进农业的发展;当地历史遗留的特色民俗活动、手工艺品的制作、特色小吃等都会为旅游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山地旅游策划公司:梵净山佛教文化苑鸟瞰图
梵净山佛教文化苑鸟瞰图

  四、梵净山山岛旅游模式要义
  梵净山模式可总结为八个“三”的发展模式。
  三轮驱动模式——文化吸引、生态保护、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
  三产融合发展——以旅游发展为主导,通过旅游拉动一、二、三产全面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
  三种经济形态——以旅游产业要素为主导的服务经济,以体验旅游为支撑的体验经济,以“梵净山”为品牌的延伸产品;
  三大功能需求——以文化的保护传承、旅游的高效运行、产业的集聚发展的三大功能需求;
  三大核心目标——以实现区域经济水平提高、文化竞争力不断提升及生态环境永续保护的三大目标体系;
  三级开发模式——“政府+运营商+项目二级开发商”的三级开发模式;
  三套管理保障体系——“独立管理机构,创新管理制度,优惠保障政策”的管理保障体系;
  三大旅游特色——以“宗教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文化”为梵净山的主要旅游特色和重点开发方向。

  五、梵净山山岛旅游模式建设重点
  “三区合一、五美同创”是创新梵净山旅游发展模式的建设重点。
  1、三区合一,打造山乡新社区
  农业产业化(经济)——园区——国家农村新型产业化示范园区。
  农民市民化(社会)——社区——国家城乡统筹样板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农村美境化(生态)——景区——国家特色民族风情村寨。
  将“景区景点结合、产业调整升级和新型社区建设”等三位一体实行融合发展,实现融合共进、互促发展。
  (1)打造方式——因地制宜,错位发展
  紧密结合铜仁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突破传统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旅游,实现错位发展,开创新的旅游产品,塑造新的旅游概念。
  (2)建设方式——景观化打造,社区化建设
  在保护原生态植被和农田利用的基础上,以田园风光为主体,以符合都市人生活、消费为标准打造观光、休闲场所和满足都市人乡村情趣的农耕文化,结合生态建设景区,结合产业构建园区,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构筑新型社区。
  (3)发展方式——休闲经济,产业支撑
  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其中,促进传统农业向休闲经济的发展,培植生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4)生活方式——离土不离乡,就地市民化
  不征地、不拆迁,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保证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业、不失权。

  2、五美同创,建设净心新乐园
  依托梵净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建设“青山、绿水、花田、靓景、新村”五大景观为目标,实施“显山露水花田靓景净村”,通过绿化青山、梳理水系、打造花海、美化乡村、建设美景五大措施,将梵净山旅游区打造成为生态环境幽美、山水林田交融的“五美”乡村田园。
山地旅游策划公司:“五美”乡村田园建设
表:“五美”乡村田园建设
 
山地旅游策划公司:梵净山茶禅一街效果图
梵净山茶禅一街效果图

  六、梵净山山岛旅游发展模式归结
  1、山上旅游对接山下产业

  打破以往梵净山旅游只游梵净山、登金顶的窘态,形成环梵净山旅游的大旅游格局。以梵净山为内核,以周边村镇为外援,佛教、生态、民俗、文化旅游与产业之间形成互为补给,真正山上和山下相互对接。
  2、山上旅游有光环,山下产业有联动
  要实现梵净山旅游佛教名山以及申报遗产,实现必须有光环,这个光环就是弥勒道场、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生态植被,充分做足着三项工程,在所有名山中形成唯一,唯一弥勒道场、唯一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唯一生态植被完整,最终形成梵净山品牌,真正大好自然文化牌。山下产业联动,茶寨、养生、度假等在山下做足、做成特色,依托农业、工业、商业等条件,形成产业链。
  3、整体发展、各有特色
  山上对接山下、山下服务山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整体出击,整体发展,形成产品组团作用,但各产品组团各具特色,形成产品类别差异化,吸引不同的游客,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山地旅游策划公司:梵净山亚木沟风景
梵净山亚木沟风景

上一篇:从濒临淘汰到国家5A,旧温泉改造升级的经典之作——重庆统景泉世界

下一篇:山水芳香旅居度假空间——广东乳源香谷温泉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