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设计
山地度假村规划设计
发布日期:2015-11-06
一、山地度假村规划的基本原则
1、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山地度假村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要讲究经济效益,需要社会经济作后盾,又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盲目超前,脱离实际,超载承受参力,不利于发展;落后于形势,滞后发展,不利于占领市场,生命力也不强。山地度假村的旅游规划应以先进理念作指导,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适度超前。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利用的阶段性开发原则
山地度假村的规划设计应该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应该明确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进行分期分区规划建设,还要选择近期的切入口和启动点,以便重点突破,逐步发展。强调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综合效益,是发展现代度假旅游的新趋势,规划设计时应该做好综合利用和综合效益连动的文章。
3、环境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
开发山地度假村必须防止建设性破坏。一是防止对山体的破坏,二是在规划地域内,一切应该受到保护的古树名木、珍稀动植物、文物古迹,以及其他自然界和人类文化的遗产都应得到尊重知识保护,并按有关规定做出妥善处理。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一致的原则
制定规划要讲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并重,不能只讲经济效益而置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于不顾;不能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也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二者发生矛盾时,前者应该服从后者,要严格控制开发密度,避免对环境质量造成太大破坏。环境质量关系到旅游度假村的未来和人类的生存,忽视环境污染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如尽量避免在上游水源地建设度假村,以免对水源造成污染;破坏山地植被建造度假村,造成水土流失等。规划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为山地旅游度假村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分为三方面: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可持续的社会文化,以及可持续的经济建设。
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包括树立建筑材料蕴藏能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蕴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构件;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式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完善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便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以及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资源浪费以及建材浪费。
可持续的社会文化:包括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方性、地域性的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可持续的经济建设:包括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中的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在规划硬件的同时,精心设计软件;并且在注重旅游项目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时,还要不断开发设计新的产品,对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推陈出新,使旅游度假村始终保持旺盛的后劲,永续发展。
二、山地度假村的规划与设计
度假村旅游规划和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创造出良好的环境气氛,能给游客带来宾至如归的感觉。这项工作开始于对用地的选择,而规划和设计是形成环境气氛,给游客带来美好享受的基础。最终,这种良好的气氛将通过度假区的各个部分来传递。
1、山地度假村的选址
度假村一般选址于风景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段,力争与自然融合,以给人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感觉。度假村的选址应该服从所在地区和风景区的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个具有相当容量的风景区,度假村的开发与规划往往不是单个进行的,而应与其他开发项目保持合理的结构关系,从而带动整个风景区的发展。度假村的选址还影响度假村特色的形成,独特的地形、地貌为山地度假村建筑群的设计提供了生动的依据。风景资源本身就是度假村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址时应注意对这些特色因素加以保护。此外交通设施与基础设施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度假村的选址。总之,度假村的选址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条件,因地制宜,综合考虑。
2、山地度假村的布局
山地度假村建筑群具有自身的功能结构关系,这是度假村建筑群布局的基础。同时它必须服从来自特定场所的“结构关系”的制约。这种“结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山地自然环境要素对山地度假村布局的制约,一方面人文环境亦可对山地度假村布局产生影响。当然,度假村的布局还应满足旅游者的行为心理要求,“为人设计”始终是建筑设计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1基本布局原则与方法
2.1.1布局原则
自然优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服从于自然,山地度假村的布局表现为对自然山地原有秩序的参与,这种“参与”必须符合山地生态规律,以生态学为基础,倡导结合自然的设计.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用最小的自然与社会消耗取得最大的自然与社会效益,使设计达到“最优化”。
整体优先:山地度假村的布局应遵循整体的原则,首先在大的环境范围内,表现为与风景区环境的整体结构相协调,并且成为现有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建筑物应与所处地段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协调,并与之有机结合。
再次,建筑群本身的环境组织,也应该是一个有机而协调的整体。各部分之间保持和谐的功能结构关系。同时建筑的布局还应满足人的行为需求,创造出有意义的场所空间。
2.1.2布局的方法
(1)山地度假村平面形态组合要素
山地度假村形态组合要素是构筑度假村建筑环境的基础,这些形态要素可概括为点、线、面三种形态。
点:度假村的别墅群、集中布置的旅馆和旅馆群、营地帐篷、商业中心、会议中心、餐饮设施、各种娱乐性建筑、停车场。这些点要素是构成度假村建筑环境的基础。
线:道路、主要游览路线、各种自然形态的边界线:如山脊线、等高线及山脚线等。线要素对山地度假村的结构形态起重要作用,是构成山地度假村整体结构脉络的主要因素。
面:各种功能分区,运动场地、综合游乐场等人工设施,以及森林、草地、农田、湖面等自然要素大都以面的形式出现。面要素是度假村建筑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
这里点、线,面的划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如随着度假村规模的扩大,面要素也可以变为点要素。
(2)山地度假村布局的基本方式
线型:以游览路线、主要道路、或沿自然边界(山脊线、山脚线)为主要脉络,建筑群和各种娱乐设施沿一边或两边布置,线的形态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或者直线和曲线结合,有较强的方向性和动态感。
组团型:功能相关联的部分以组团方式组织到一起,形成一种较为紧凑的布局方式。如土耳其坎巴旅游村位于地中海北岸,整个度假村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以露天剧场为中心的公共建筑群,二是土耳其浴室及客舍,第三部分是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场,三个部分分别采用组团布局,组团之间用道路相连。
核式组合型:类似于组团型,但有明显的中心,且其中心至外围有明显的层次性,往往主要建筑居于其中,次要建筑及娱乐设施分布其周围,呈辐射状扩展。如前苏联的“蓝色海湾”,规模巨大,可容纳床位11500张,设计者采用核式布局,由里至外分为三个层次,即内部核心、中部层次及外围层次。以天井式广场为核心,自然形成向内构图,中部层次是客房部,外部层次以各种海上陆地娱乐设施为主,较好地解决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散点布置:布局灵活自由,不拘一格,各种设施分开布置,对保护环境有利。适合于地形复杂多变的基地。
以上四种形式是度假村基本的布局方式,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往往综合利用,以适合不同的地形条件。而且分类只具相对意义,例如在一个小系统中的组团,在一个大系统中可能只是一个组团要素。又如多组团单项组合,又可以形成线性结构。
3、山地度假村的景观设计
3.1景观生态设计
(1)为了保持山地环境的原有地形与植被,应使山地度假村的布局紧凑,集中,尽量减少建筑所占的地表面积,尽可能多地保留自然地带;或者把一些对采光通风要求不高的娱乐建筑隐入地下,以维护地表环境的原生性。
(2)为了保持山地环境的正常水循环,一方面应尽量保存山地环境中的自然水体,使之继续承担控制水文,调节小气候的作用:另一方面,尽量减小人工硬地的铺设范围,保存天然地表,增加地面材料的透水性和蓄水性,减少地表径流。
(3)根据各山地环境的不同情况,采取一定的工程手段,进行人工绿化,改进水文组织,以加强水土保持的效果,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除了被动的与环境的融合外,景观生态设计通过利用自然生态规律,还可以改善微观气候,也就是所谓的顺向设计。顺向的景观生态设计能够对建筑的能量消耗起到有益的作用,因而减少费用,调节小气候。敦煌月牙泉建筑群设计中通过研究沙山与月泉共存的自然生态机理规律,对建筑群的位置、体型、高度及绿化配置进行控制,使其有利于山谷气流组织和风力的上扬,促进区域自然生态平衡。建造后,沙山山体更加稳定,月泉和沙山和谐共存。
3.2景观视觉设计
(1)视觉界面的优化
当山地度假村位于山体中部或下部时,设计应注意建筑与山体视觉关系的均衡与稳定,避免双方在面积分布上的接近与对等。一般来说,当山体尺度压倒建筑,其关系较易取得协调。另外,为了减少建筑形体与山地环境的冲突,以山体自然地形的趋势作为建筑轮廓的出发点,运用调和的手法,使建筑轮廓与山体趋势相似,较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2)视点变化的考虑
在山地环境中,由于基地的坡起,人们在高处就能看到低处建筑的屋顶及群体形态,获得具有鸟瞰图效果的俯视景观。因此在山地度假村的旅游规划设计中应对第五方面——屋顶面及总体形态作更多的考虑,以保证鸟瞰效果的完善。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运用坡顶,如福建武夷山庄无论是平面构图还是屋顶组织都经仔细推敲,建筑随地形起伏高低错落,运用闽北乡土建筑风格——不同形式的斜坡顶,出挑垂篷柱檐口、白墙、暴露的木构,生动地穿插在自然环境中。当山地建筑位于高位;观察者可能位于低位空间,建筑应注意其仰视效果,建筑的悬挑、架空层面必须加以考虑。
(3)肌理协调
①建筑与树木植被肌理协调
植被是山地景物的重要因素,具有很强的自然韵味,与建筑的人工味有较强的对比。因此建筑应注意与山地植被的穿插与渗透,使建筑被植被所包容。例如泰国宾达鲁岩度假村,位于泰国苏梅岛的西南角,依山面海,由44个高级酒店客房和42个小型住宅单元组成,采用传统泰式村落布局,小住宅单元随山坡布置,穿插在茂密的热带树林中。建筑运用木结构、泰式屋顶,使一个个深色的尖顶与树木交融,建筑与植被肌理协调和谐,呈现出一片田园山林的风貌。
②建筑与石砾肌理协调
岩石是山体主要的构筑物,露头岩能为山体增加景观,建筑形体与之结合使建筑融合于环境。如赖特的流水别墅,外墙的毛石材料的砌筑方式就是出于对熊跑溪岸边岩石质感的模仿,使用的材料也是来自于基地;就地取材是建筑融于山地环境的另一手法。特别是运用石材建房、筑基、铺瓦,使建筑自然地与山地产生认同感。
3.3景观空间设计
(1)景观空间的特性
对于山地景观空间而言,不同的山体部位往往会具有不同的空间属性。在山顶、山脊部位,视线开阔,景观空间是全向性的特点:在山腹、山崖、山麓等部位,人们的观景视线为半开敞性,只能向一个方向或几个方向延伸,景观空间为单向性或多向性;而在山谷、盆地等处,四面环绕的山体构成了封闭性的景观,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2)山地度假村与自然景观空间的关系
理想关系是度假村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服从山地自然景观的总体特征,并成为山地自然景观空间的延续,也就是自然景观向建筑空间渗透。如广州白云山庄旅舍是空间设计追求与自然结合的实例。山庄旅舍位于广州白云山风景区,旅舍依山而建,通过开敞长廊和敞厅围合庭院,敞廊内保留山石、树木、藤蔓、泉水,与周围山地环境融于一体,使旅游者置身于大自然的环抱中。
(3)山地景观空间的塑造
①营造空间序列
要使景观空间序列获得完美的效果,就得把握好空间序列的秩序感与变化感。没有空间的变化,只能得到乏味、平淡的心理感受,不能调动人们的情绪变化;而缺少了秩序,就很难给人形成一种整体的感受,使诸空间的组合缺乏高潮,失去主题。因此,秩序是对空间序列的控制,而变化则是对空间序列的丰富。山地度假村景观空间序列的营造,区别于平地上的空间序列,其最大特征是与空间高差变化紧密联系。
②选择空间界面
山地景观空间的界面可包括自然界面和人工界面。自然界面通常是由山石、水体、植被等构成的;人工界面包括平台、立柱、长廊、实墙、屋顶等,它们决定了建筑空间的特征。度假村景观空间的性格、气氛形成与界面选择息息相关,根据功能的需要可以是全自然界面,也可以是全人为界面,人为和自然界面结合更能创造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
3.4景观情感设计
景观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文化的积淀,文化背景是人类情感的底蕴,景观情感是文化背景的显露。对于各种不同的景观意境一一宗教性,纪念性或隐逸性等,采取不同的实体布局与处理,以使建筑的象征意义与所对应达到的“境界”相符。例如,为了体现度假村山居生活的悠闲与趣味,可以像流水别墅一样,把建筑与溪流、山石结合在一起,使其充满自然之趣。(黄嘉玮)
上一篇:山地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