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9388591    18675872398
  • 旅游综合体落地策划
  • 温泉旅游主题化-中山项目
  • 水上游乐全季化
  • 景区升级度假化
  • 海森文旅(旅游策划公司)担纲中国首家地心文化主题公园的旅游规划、旅游策划以及旅游规划设计
  • 打造康养度假新高地(明月山项目)
旅游规划设计

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江苏太湖旅游度假区

发布日期:2017-03-31
湿地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太湖俯瞰图
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一、概况  
  1.区位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位于北纬30°56′-37°33′,东经119°55′-120°54′,距离苏州市区15公里,距上海95公里,距无锡陆上76公里,水上42公里。区内现有公路通往西山、光福和胥口,水路四通八达。 
  2.气候
  度假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受太湖水体调节作用影响,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足,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为17℃,年平均降雨量1096.9毫米,适宜休闲度假旅游。 
  3.地质
  平原地质为苏州西南较古老的太湖推复构造之局部,湖底海陆相交互的黏土,粉砂土,细砂土沉积地层。渔洋山,长沙岛一线岛山形态分布,严格受到断裂构造线的控制,基岩出露明显,除渔洋山东麓和长沙岛屿东缘由小片青龙灰土岩外其他均属泥盆系五通石英砂岩,岩性坚硬。 
  4.水文
  度假区南部、西部濒临太湖,区内还有两处岛屿,湖岸总长达31.4公里,度假区内河流纵横,横河、香山运河、顺提河横贯东西。河水主要由太湖补给,历年最高水位4.92m,最低水位1.95m,平均水位2.99m。  
  5.生态环境
  度假区山体绿化资源非常丰富,区内村民注重植树绿化,湖边、河旁、鱼塘、公路边、道路旁、村前村后广泛植树栽花,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区内林场集中,种植树木果林,加之沿开阔的水面,生态环境优越。太湖内外两侧坡地、滩地,总面积达上万亩,已形成低滩种芦苇,高滩插杨枊,堤旁栽穗槐的绿色环境。 

 
湿地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太湖湿地自然风光
度假区内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资源现状及分析 
  1.自然资源现状及分析  
  度假区内集中着各种极具潜质的自然生态资源,有形态各异的山体,有优美的太湖岸线,丰富的水网体系和品种多样的绿化树木其自然地貌条件具有环太湖地区地理特征极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1)自然山体 
  度假区内山体自然景观丰富,生态资源良好,山林植被茂盛,形态也基本保持原风貌,但也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山体遭到开发建设性破坏,马公山和小横山最为严重,渔洋山和南旺山等山体由于开山采石而局部有所残缺;山体植被遭受一定程度的毁坏,而毁坏的部分又都集中在太湖和太湖大道的主景观面上,使太湖岸线景观受到一定影响;部分山体如南旺山和小横山等由于开挖时间过长,且长期暴露在外,已引起部分水土流失;部分山体(主要是叶山岛东部山体)由于开发的原因已基本失去了山地和山体的地貌特征;渔洋山、蒋墩山、穹隆山等主要山体的山麓上分布有大量公墓。
 
  (2)岸线  
  度假区内太湖岸线很长,共计31.42公里。沿湖岸线的太湖风景非常优美,岸边生长有多种水生植物,岸上有绿地,加之自然的山石驳岸和太湖水的微澜荡漾共同构筑了度假区沿岸旖旎的自然风光。尽管度假区内岸线呈现出较好的风貌和形态,但依然存有不足:一是保护利用不足,主要指位于渔洋山西北侧、长沙岛西侧、叶山岛西侧岸线。现状岸线是以苇地和自然山石驳岸为主的原生态岸线。虽然视觉效果佳,但未被人使用,规划应对此进行合理保护加以利用;二是建设开发不当,主要指位于长沙岛南北侧和叶山岛东侧岸线,由于被建设成为直墙式护岸,破坏了人们的亲水空间,同时视觉效果也欠佳。  
 
  (3)绿化  
  太湖度假区处处充满绿意,自然生态优良,区内山体、绿化资源非常丰富,度假区内村民也注重植树栽花,加之开阔的太湖水面,形成区内良好的绿化景观层次。  
  高层次绿化——山体植被绿化较好,但植被以常绿的针叶林为主,林相单一,色叶植物种类少,色相变化单调,花草木少,规划应增加山林绿化的植物种类,形成四季有景的山林景致。景观绿化主要指大桥公园和凤凰台。其中凤凰台景观较好,但现状规模太小。而大桥公园位置重要却建设过于简单,缺少引人入胜的景点、亮点,有待规划进一步加强;中层次绿化主要指分布于村庄周边和宅前、宅后的苗圃,培育有广玉兰、红叶李、水杉、香樟等。果林以梅、桃、杏、李、桔子、枇杷为主。区内果木集中,品种繁多,为度假区绿化锦上添花;低层次绿化主要是位于行政机关、高档别墅及重要道路两侧的草地和沿太湖河岸以苇地为主的生态湿地。该层次绿化缺乏色彩鲜艳的花卉,规划应加强度假区内花卉品种的设计,在主要景观点、重要节点处应呈现出“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景色。 
 
  (4)水系  
  网状水系密集,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光。太湖湖面辽阔,水质较好。人工河道基本是东西走向,其中香山运河和顺堤河具有防洪功能。现状自然水系多呈南北走向,从村边穿过。区内池塘、鱼塘众多,水质优良,养殖有鱼、虾、贝类等。另外现状灌溉渠、防洪闸等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尽管度假区内水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状河道不贯通,有待进一步梳理,防洪河道有待进一步疏浚;个别湖湾及小河的水质因受生活污水污染而有富营养化趋势。 
 
  2.人文资源现状及分析  
  太湖流域自然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适宜人居的好地方。太湖的山川秀气,造就了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春秋吴越争雄,直至当代,两千多年的漫长历程,这片土地上荟萃了无数中华英杰,留下了数不尽的名人遗址。这里名人遗址之大,中国传统文化气氛之浓,在国内堪称首屈一指。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恩泽雨露,使无数民间工艺的璀灿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盛开。 
  (1)历史文化遗存  
  度假区现状分布的历史文化遗存主要有6处。即昙花庵、董其昌墓、孙武练兵场、二妃庙、二妃坟、蒯祥墓园。其中昙花庵和蒯祥墓园是现状开发利用较好的人文景区,但规模较小。董其昌墓、二妃庙和二妃坟现状仅留有遗址,尚未进行开发利用,而孙武练兵场已遭破坏。 
  (2)传统风物  
  度假区内传统风物主要古井、古树、古建筑等。其中古树主要分布于尚未开发的山林、村落中,树种有银杏、水杉等,古井主要位于具有一定年代和传统特色的村落内,如湾里村(是一处“村融山水中,人在画中居”的田园村庄),渔帆村(蒯祥故居所在地)。古建筑位于叶沙岛西侧平头山南的村落内,建筑呈现江南特有的天井式布局。另外民居的门牖也呈现出一定的历史遗迹。  
  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度假区内的文化遗存较多,但不成体系、不成规模,呈现“散珠碎玉”式的布局形态,需要挖掘整理,逐步修复保护。 
 
  三、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1.功能定位 
  度假区功能定位为:太湖旅游度假小城镇;苏州环太湖地区的旅游配套服务和休闲娱乐中心;一处集多种文化于一体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 
 
  2.发展目标  
  抱着“保护第一”的目标,从保护整个环太湖地区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角度出发,实现“绿色太湖、文化太湖、健康太湖”的主题。同时通过加强度假区的建设,优化太湖旅游度假行政辖区的结构,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旅游度假产品更上一个层次。  
  进一步提升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品位,把握保护太湖资源的契机,将其建设成为苏州环太湖地区乃至苏州市未来最主要的休闲度假中心和度假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体现绿色太湖的生态性,通过太湖生态湿地项目、山地生态项目、农业生态项目、林果生态项目的建设来体现绿色太湖的主题;成为文化主题突出的旅游度假区,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使人们能够得到文化上的熏陶,艺术上的陶醉,知识上的提高,情趣上的满足;打造健康太湖的形象,通过休闲性的健身活动、参与性的旅游体育活动、保健性的中医疗养以及现代文明的娱乐场所的建设来为旅游者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创造一种健康有益的度假环境。
 
  四、规划布局  
  形成 “一带、一环、两轴、两岛、五区”的规划布局。  
   “一带”:依托太湖滨水资源形成沿湖滨的休闲旅游带。即利用自然的太湖驳岸和水边湿地开发建设旅游设施,形成滨水区的休闲旅游带。 
   “一环”:依托自然山体、水系形成环绕核心区的绿色生态环。该生态绿环将区内的蒋墩山、小横山、舟山串联其中,将现有河流鱼塘整治放大的小型湖泊点缀其上,形成融山水湖泊绿化于一体的生态绿环。 
  “两轴”:为了突出核心区在度假区内的标志性地位,规划形成两条面对太湖开敞的水轴,将太湖自然风光渗透进核心区,将核心区风光融入自然山水中。
  “两岛”:即叶山岛和长沙岛,以文化论坛为主要内容。 
  “五区”:指西北部的滨湖度假宾馆区、南侧的滨湖亲水度假村区、中部的核心商贸娱乐区、北部的动迁居住区和东部入口居住区。 
  中部核心商贸娱乐区:包括度假酒店、商务办公、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为度假区所有人口提供服务。 
  滨湖度假宾馆区:位于渔洋山与米堆山之间临太湖的区域,以一组星级宾馆为主,为旅游人口服务。 
  滨湖亲水度假村区:南部滨临太湖的扇形区域,以度假村性质的度假别墅、度假公寓为主,为旅游人口服务。 
  东部入口居住区:是度假区的东部门户,以居住建筑为主,是外部迁入居民、房地产吸引人口的居住区。 
  北部动迁居住区:背靠山体,以多层居住建筑为主,是现状区内居民动迁区。
 

上一篇:中国城市第一湖——湖南柳叶湖旅游度假区

下一篇:山地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