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设计
湿地与地产融合典范——浙江杭州西溪湿地
发布日期:2017-03-31
由西向东俯瞰西溪湿地
一、项目简介
西溪湿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区西部,占地面积约11.64平方公里,共分三期建设,以湿地景观资源带动地产开发,按景观特色分为五大功能区——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区、自然景观区、秋雪庵景区、曲水庵景区,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二、规划原则
西溪湿地开发十分注重生态综合的保护,对原生态的湿地环境进行了巧妙的处理。
尽管西溪湿地内有大面积的物业区(西溪天堂),但仍为西溪湿地公园的部分,也是西溪湿地保护工程的一部分。生态农业、渔业是项目生态工程的一种,但只会以观光体验的形式少量存在。保护区的人类生产活动必然存在,且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
基于对湿地环境保护的重视,西溪天堂在规划最初就制订了六大规划原则——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民为本、可持续发展。既保持西溪的自然风貌,又享受城市的发展便利,在各个方面对项目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品质要求。
西溪花间堂
三、开发特色:原生态环境的处理手法
1.保留湿地景观肌理
开发上把握尺度,保持原有的湿地地貌,提起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
在部分工程设计规划上充分保留西溪湿地交错肌理的地理特征,运用鱼塘、绿地和有建筑的地块以及周围的水系等景观元素,通过新的形式转变成更具城市化的风格,同时又能展现出湿地的氛围。
“悦庄”产权式酒店
2.容积率渐变处理
保护性开发的手法如同城市建设的减速带,让西溪湿地的纯生态很自然地过渡到城市建筑。
采取由西到东容积率渐变的方法,在紧邻湿地公园的项目西部,容积率不足0.4,慢慢渐变到项目东部的酒店式公寓部分最大2的容积率。靠近湿地公园的部分采用的是更贴近原始自然生态的村落式建筑风格,而东边近城的部分则采用了相对城市化、时代感较强的建筑风格。
特色湿地景观是西溪原生态景观的元素提炼,唤起人们对湿地景观的记忆,增加项目形象的识别度。
3.营造式特色景观设计处理
在“悦居”服务式公寓中,运用下沉式绿带贯穿南北每一幢建筑,把建筑单体巧妙地联系起来,同时每幢建筑底部的“桥洞”空间也成为本项目的鲜明特征。
建筑底部的“桥洞”空间
4.建筑风格和用材融合当地湿地风貌
充分融入湿地的自然风貌,在建筑的外立面全部采用质朴的设计和用材,汲取了许多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效果上力求返璞归真;在建筑处理上又不失现代风格。
四、湿地公园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经验借鉴
1.水主题旅游与湿地旅游保护的成功结合
西溪湿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项目充分挖掘这一优势条件,发展水主题旅游,这种开发方式既保护了湿地环境又打造了旅游特色,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达到了完美结合及和谐发展。
项目在湖面景观布置、沿岸旅游景点的开发设计、水路交通路线及水上交通工具的设计等方面均做足“水”文章,着力为杭州西溪湿地项目营造出江南水乡的主题基础特色。将项目设计得景色旖旎、特色鲜明,有别于其它生态公园,为喧嚣城市里来此的游客带来了宁静优美的游览感受。这是西溪湿地公园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
西溪湿地开发设计做足“水”文章
2.文化产业(艺术家村落)开发与湿地保护的成功结合
西溪这片土地留下了文人们许多的墨宝和足迹,湿地公园延续这一文脉,恢复重建泊庵、西溪草堂、西溪水阁、西溪梅墅、梅竹山庄、秋雪庵、高庄等以古代文人宅院为核心的文化主题景点,使得游人在西溪厚重的文化气息中,去追随当年文人隐士的避世清闲。
在恢复重建古建筑的基础上,西溪湿地三期大力引进文化产业,规划建设“西溪国家公园艺术家村落”,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包括“梦西溪”艺术家酒店、“意象西溪”当代美术馆、西溪学社、“长生殿”人文讲堂及10多处离散式创意会所聚落,是中国唯一的城市湿地艺术聚落、杭州艺术建筑群。
湿地保护、水主题湿地公园与文化产业发展这三个主题在西溪湿地公园紧密结合、完美和谐、相互促进,为湿地公园的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方向。
“梦西溪”艺术家酒店
3.农、渔业体验主题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的成功结合
西溪湿地系列与湿地结合较为成功的旅游开发项目为形形色色的以湿地农耕渔耕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村落,如烟水渔庄、西溪桑蚕丝绸故事、西溪人家、垂钓俱乐部、西溪婚俗馆、五常民俗文化村。游客在欣赏当地美景的同时,还可以在里面种种菜、钓钓鱼,充分体味当地民俗生活。这种因地制宜的开发方式推广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同时,为本地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湿地旅游开发强度,减小了拆迁和开发力度,使旅游开发和湿地保护和谐发展,互不影响。
五常龙舟胜会
下一篇:云南省独一无二的理疗型精品温泉——云南保山邦腊掌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