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设计
景区提升之路
发布日期:2016-04-14
随着游客消费需求的变化,很多景区都已经意识到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升级的必要性。而每年都会重复上演的“黄金粥”现象,也迫使景区不得不面对升级的压力。那么,中国景区的提升路在何方?
四大升级是未来景区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国景区升级的工作包括观光升级、休闲升级、度假升级和体验升级四个方面。从历年“黄金周”的景区爆棚现象来看,首先暴露出来的是观光升级的问题,4A、5A级景区也不例外。因此,观光升级是景区升级的第一步,包括游客量的疏导、景区节点的提升、安全的保障、管理的升级、配套设施的升级等等。
景区想要实现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进行配套能力的提升,也就是在观光景区周边形成休闲疏导,从而完成观光景区本身的休闲、度假和体验升级。而在景区未来的发展中,以文化体验、探险体验等深度体验为核心的游憩模式升级是很重要的方向。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观光升级和休闲升级、度假升级、体验升级相结合,才是目前中国景区的升级之路。
五大趋势引导景区的未来升级
景区提升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未来景区提升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1.外部联动与合作——实现多赢
根据国家旅游局节假日对一些景区的监测数据,一些热门景点的游客接待量远超最佳容载量,而其周边的一些景点则相对来说承载负荷不是很大。但受限于我国旅游经济主要依靠门票的现实背景,这些热门景点宁愿“撑死”,也不愿限制或分散客流。
为保证国民旅游体验度、保护景区资源、保障景区的经济效益,我们认为,处于同一区域的景区,其合作的价值要远远大于竞争。,在旅游景区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树立大旅游观念,周边旅游地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串线成网,开展区域宣传和营销合力,联合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目的地,最终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
2.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智慧升级
每年黄金周,很多景区都会出现游客拥堵、滞留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景区的公共管理没有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时、预警制度执行不力,使游客无法合理判断出游选择,最终造成游客扎堆、景区超容的“爆棚”现象。
智慧旅游是国家正在大力提倡的一种依托于新技术利用的旅游支持系统。在景区提升的过程中,景区管理的智慧化,以及游客体验、服务的智慧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形成良好的预警系统,在游客量大时实现有力疏导。
景区管理的智慧化,包括无线通讯网络的规划建设、3G视频监控、ERP系统的导入、实时客流量自动统计分析等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游客体验、服务的智慧化,包括自助APP导览、互动体验游乐产品的设计等。通过以上高新技术的使用,可以:
第一,在网络、电视等媒体渠道实时公开信息,引导游客合理选择出游地点,避免游客扎堆;第二,当游客接待数量超过景区最佳和最大容载量时,及时启动应急措施,例如放缓或暂时暂停售票、在景区某些拥堵的地方采取分时段限流等,有利于疏导游客。
总之,在景区提升的过程中,依托原来的数字化发展,在景区管理、景区营销、景区产品旅游规划设计方面实现智慧更确切的说是智能升级,是未来的一个市场趋势。
3.空间扩展——以景区为平台实现休闲综合开发
也许我们在旅游中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白天看景、晚上睡觉,似乎游程很满,但好像没有达到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效果,也并没有对此地留下什么特殊印象。这反映了景区发展现状与游客需求之间的不对等,在游客对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凸显的今天,景区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未来景区应实现“旅游引导的休闲综合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接待能力,营造休闲度假氛围。
休闲综合开发,最缺乏的是开拓景区的休闲度假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老景区由于环保和用地限制已无解决此类需求的空间,而在与主景区相连、相邻的广大周边有此类空间,景区的开发可以向此来拓展。这种空间拓展方式的关键,是以景区为吸引核,依托其生态资源、优美环境及大量客源,在外围形成一个休闲聚集区或是休闲小镇,并聚集酒店、餐饮、商贸、温泉、运动、会议等各种业态,在此基础上形成产业积聚,带动更大面积区域的开发。山上旅游观光,山下休闲体验,两者资源对接,功能互补。而新建休闲度假地能最大限度的解决传统观光的弊端,满足游客的需求。
4.优化游线、景观节点、休憩平台和服务设施——实现精细化开发
在“爆棚”情况下,景区开发中众多不合理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游线无法串联景区内的核心景点、没有从游客切身的游览习惯和喜好出发进行设计、让游客走回头路等;缺乏具有强吸引力的景观节点;休憩平台不足……
对很多景区来说,在进行旅游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多路径”、“多节点”的游赏方式,科学打造休憩平台和服务设施,既要与周边环境、当地文化契合,也要从游客心理出发,基于人本主义来设计,全方位实现精细化开发。
就游线来说,在景区中,游线与游客体验息息相关,游线单一容易使游客在同一时间内集中在同一地段,在游线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场地、景观视线、游客游览习惯做深入分析;其次,本着扩大游览范围、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丰富游客体验、多节点特色化设计的原则,合理进行景区空间分区,合理设计多条游览路线,使得游客能够以各种角度体验景区;最后对游线节点上的休憩节点、换乘节点、服务设施等进行设计。
5.科学规划——以保护为前提
资源是景区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吸引游客前往游览的重要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民俗社会环境等传统资源,以及各类产业资源、生产与社区环境三个方面。无论是观光型景区还是遗址型景区,每一次遭遇“爆棚”现象,都是对自身资源的毁灭性打击。
对于风景名胜区型景区来说,生态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应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执行,在景区内打通游线,设置基本的配套设施,最大程度上保护资源的原生性。而酒店、养生、娱乐等设施在景区外围发展。对于资源一般的休闲型景区来说,内部可以建设适量的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但一定要注重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要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外立面的包装及创新的建筑景观打造手法等使其位置、材料、造型、色调等方面与景区的环境实现融合。
四大升级是未来景区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国景区升级的工作包括观光升级、休闲升级、度假升级和体验升级四个方面。从历年“黄金周”的景区爆棚现象来看,首先暴露出来的是观光升级的问题,4A、5A级景区也不例外。因此,观光升级是景区升级的第一步,包括游客量的疏导、景区节点的提升、安全的保障、管理的升级、配套设施的升级等等。
景区想要实现进一步发展,还必须进行配套能力的提升,也就是在观光景区周边形成休闲疏导,从而完成观光景区本身的休闲、度假和体验升级。而在景区未来的发展中,以文化体验、探险体验等深度体验为核心的游憩模式升级是很重要的方向。由此,我们得出结论:观光升级和休闲升级、度假升级、体验升级相结合,才是目前中国景区的升级之路。
五大趋势引导景区的未来升级
景区提升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提升游客满意度。未来景区提升发展将会呈现出以下趋势:
1.外部联动与合作——实现多赢
根据国家旅游局节假日对一些景区的监测数据,一些热门景点的游客接待量远超最佳容载量,而其周边的一些景点则相对来说承载负荷不是很大。但受限于我国旅游经济主要依靠门票的现实背景,这些热门景点宁愿“撑死”,也不愿限制或分散客流。
为保证国民旅游体验度、保护景区资源、保障景区的经济效益,我们认为,处于同一区域的景区,其合作的价值要远远大于竞争。,在旅游景区产品开发过程中要树立大旅游观念,周边旅游地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串线成网,开展区域宣传和营销合力,联合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目的地,最终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局面。
2.建立和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智慧升级
每年黄金周,很多景区都会出现游客拥堵、滞留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景区的公共管理没有到位。信息披露不及时、预警制度执行不力,使游客无法合理判断出游选择,最终造成游客扎堆、景区超容的“爆棚”现象。
智慧旅游是国家正在大力提倡的一种依托于新技术利用的旅游支持系统。在景区提升的过程中,景区管理的智慧化,以及游客体验、服务的智慧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形成良好的预警系统,在游客量大时实现有力疏导。
景区管理的智慧化,包括无线通讯网络的规划建设、3G视频监控、ERP系统的导入、实时客流量自动统计分析等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游客体验、服务的智慧化,包括自助APP导览、互动体验游乐产品的设计等。通过以上高新技术的使用,可以:
第一,在网络、电视等媒体渠道实时公开信息,引导游客合理选择出游地点,避免游客扎堆;第二,当游客接待数量超过景区最佳和最大容载量时,及时启动应急措施,例如放缓或暂时暂停售票、在景区某些拥堵的地方采取分时段限流等,有利于疏导游客。
总之,在景区提升的过程中,依托原来的数字化发展,在景区管理、景区营销、景区产品旅游规划设计方面实现智慧更确切的说是智能升级,是未来的一个市场趋势。
3.空间扩展——以景区为平台实现休闲综合开发
也许我们在旅游中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白天看景、晚上睡觉,似乎游程很满,但好像没有达到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效果,也并没有对此地留下什么特殊印象。这反映了景区发展现状与游客需求之间的不对等,在游客对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凸显的今天,景区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未来景区应实现“旅游引导的休闲综合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接待能力,营造休闲度假氛围。
休闲综合开发,最缺乏的是开拓景区的休闲度假空间。值得注意的是,老景区由于环保和用地限制已无解决此类需求的空间,而在与主景区相连、相邻的广大周边有此类空间,景区的开发可以向此来拓展。这种空间拓展方式的关键,是以景区为吸引核,依托其生态资源、优美环境及大量客源,在外围形成一个休闲聚集区或是休闲小镇,并聚集酒店、餐饮、商贸、温泉、运动、会议等各种业态,在此基础上形成产业积聚,带动更大面积区域的开发。山上旅游观光,山下休闲体验,两者资源对接,功能互补。而新建休闲度假地能最大限度的解决传统观光的弊端,满足游客的需求。
4.优化游线、景观节点、休憩平台和服务设施——实现精细化开发
在“爆棚”情况下,景区开发中众多不合理问题就暴露了出来。游线无法串联景区内的核心景点、没有从游客切身的游览习惯和喜好出发进行设计、让游客走回头路等;缺乏具有强吸引力的景观节点;休憩平台不足……
对很多景区来说,在进行旅游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多路径”、“多节点”的游赏方式,科学打造休憩平台和服务设施,既要与周边环境、当地文化契合,也要从游客心理出发,基于人本主义来设计,全方位实现精细化开发。
就游线来说,在景区中,游线与游客体验息息相关,游线单一容易使游客在同一时间内集中在同一地段,在游线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场地、景观视线、游客游览习惯做深入分析;其次,本着扩大游览范围、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丰富游客体验、多节点特色化设计的原则,合理进行景区空间分区,合理设计多条游览路线,使得游客能够以各种角度体验景区;最后对游线节点上的休憩节点、换乘节点、服务设施等进行设计。
5.科学规划——以保护为前提
资源是景区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吸引游客前往游览的重要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源、民俗社会环境等传统资源,以及各类产业资源、生产与社区环境三个方面。无论是观光型景区还是遗址型景区,每一次遭遇“爆棚”现象,都是对自身资源的毁灭性打击。
对于风景名胜区型景区来说,生态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应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执行,在景区内打通游线,设置基本的配套设施,最大程度上保护资源的原生性。而酒店、养生、娱乐等设施在景区外围发展。对于资源一般的休闲型景区来说,内部可以建设适量的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但一定要注重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要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外立面的包装及创新的建筑景观打造手法等使其位置、材料、造型、色调等方面与景区的环境实现融合。
上一篇:古街古镇旅游规划三要素
下一篇:做好乡村旅游规划的几个关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