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动态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该有一套怎样的评价指标体系?
发布日期:2016-10-13
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指挥棒,是验收检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基本准绳和基本依据。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域旅游大有可为》文章中提出的五个鲜明特征、四项基本标准、七个重要转变,为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原则要求和核心指标,国家旅游局创建示范区文件中也提出了要达到的主要指标。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标准,要以这些指标和要求为核心。那么,如何按照这些原则要求,制定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全域旅游示范区是一个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创建工程,其评价标准也是多方面和立体化,需要根据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特征进行系统设计。笔者认为,可从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六方面特点出发进行系统设计。
一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旅游特色鲜明、吸引力强、产品业态丰富的旅游目的地,要在此方面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有生命力,必须以特色为灵魂、以产品为基础、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因此,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是特色旅游产品及业态集聚,要有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丰富多彩、互补组合、合理分布的旅游产品集聚,形成吸引力、竞争力强的旅游目的地。要突出旅游的资源特色、产品特色、功能特色、文化特色、业态特色、景观特色,通过各种特色提升吸引力。要形成空间上、时间上的差异分工有机组合,要通过旅游产品集聚性、多样性、丰富性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指标包括:旅游产品和形象特色,要特色鲜明和有吸引力;旅游产品业态先进性,旅游产品业态与市场需求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匹配性;旅游市场规模大、影响力强、覆盖面宽;旅游产品丰富、组合良好;区域内不同地区旅游产品有差异性和互补性。要满足多样化旅游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建设,构建多层次、特色化、高品质旅游产品体系。旅游要素要配置全域化,统筹建设特色旅游目的地,提供全过程体验产品,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围绕市场构建主打旅游产品,形成全域化旅游产品业态,打造公共服务便捷、旅游产品丰富、处处是风景、环境优美、便于自驾自助旅游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二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完善配套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要在此方面设计相关评价指标。适应大众化、社会化、自主化的旅游发展需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有配套完善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来支撑。交通、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全域覆盖,智慧旅游设施和服务全域覆盖等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注重公共服务系统配套,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整体优化。
根据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要求,指标选择可以包括:要有便捷的交通,城市及国道、省道至主要旅游区、重点旅游城镇、旅游乡村要有便捷的交通连接和交通服务,城市与景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设施和运输组织,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要无缝对接;要有便捷的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旅游城镇、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鼓励依托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和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逐步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线路、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旅游厕所、停车场、环保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要完善,旅游厕所数量充足、质量达标、全域覆盖;要有完善的快行漫游的自驾车、自行车、自助游服务体系,主要旅游交通干线要优化环境形成风景道,有必要的要配套旅游交通标识和营地等服务,做到服务便利、旅游标识完备、公共信息完善;要有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实现重点旅游场所WIFI全覆盖。使示范区形成新型的目的地,形成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能够全面动员、全面创新、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三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旅游业优势突出、地位凸显、综合功能强大的区域,要在此方面进行旅游规划和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全域旅游示范区,一般都是旅游资源富集、品位高,旅游业优势突出,是这些区域的主导产业、主体功能、主打品牌。因此,验收全域旅游示范区,就要评估旅游对当地发展的贡献。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应至少高于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旅游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程度也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指标选择重点包括: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旅游业对当地就业的贡献,直接就业和综合就业在全社会就业中的占比;旅游对当地扶贫和富民增收的贡献,评价旅游脱贫人口和富民贡献度。此外,评估旅游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等。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评估旅游对当地人民幸福感、生态环境建设、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的贡献。要根据全域旅游特点,拓展统计范围,创新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按照旅游新业态、新特点设置评价指标。
四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是突出旅游改革创新、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保障措施得力的区域,要在此方面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和考核重点是要突出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突出旅游的改革创新,要强化对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所采取的各种改革创新举措的评估考核。李金早局长的文章和国家旅游局的创建文件,突出了创建的改革创新,是基本准则。要按照李金早局长提出的“七个转变、四项基本要求、五个显著特点”的总体要求,重点推出对全域旅游保障措施方面的考核检查。各地的改革创新侧重点可以各有不同,推进的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内容和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实现的路径也可以因地制宜。
指标选择重点包括:是否编制创建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方案、推进意见、地方标准等文件,是否做好创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形成路线图和施工图;是否以申报的省、市(州)县人民政府为主体,是否构建推动全域旅游的领导机制,是否作为当地的总体战略来整体推进,加强党委政府的领导,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考核,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办;是否根据实际需要,重点围绕适应旅游发展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因地制宜推进旅游委、旅游功能区、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综合管理综合执法的体制机制,是否建成旅游数据中心,是否推进多规合一改革等;是否设立专项经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是否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全域旅游创建,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全域旅游相关的培训等;是否将发展全域旅游纳入当地发展战略,作为重点战略和工程加以推进等。
五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安全、文明、有序,游客和当地居民都满意的旅游目的地,要在此方面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全域旅游示范区,安全、文明和市场规范有序是基本的底线,游客和当地居民满意是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强当地居民幸福感为目标打造旅游环境。
指标选择重点包括:一是要确保旅游安全。考察是否有效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健全旅游安全设施设备,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努力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编织安全防护网,覆盖各环节,让游客能游得放心,游得安心。二是要有效整治规范旅游市场,考察是否形成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建立市场监督的长效机制,推动建立旅游诚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明显遏制旅游市场乱象,考核投诉及处理情况。做到旅游各个环节运行井然有序,让游客愿消费、敢消费、放心消费,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三是要有效推进文明旅游,推动旅游者文明出游,旅游企业诚实守信,从业人员服务至诚。旅游者普遍做到“讲安全、讲礼仪、讲卫生,不大声喧哗、不乱写乱画、不违法违规”;旅游企业普遍做到讲信誉、重品牌、有担当;从业人员普遍做到自觉宣传文明旅游,自觉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有“三俗”等不文明旅游现象,影响恶劣的,扣分或者不能通过验收。四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游客和当地居民满意度,考察相关的调查评估指标,特别不满意的扣分。五是推进旅游便利化,让“咫尺天涯”变成“天涯咫尺”,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
六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是生态环境景观保护良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区域,要在此方面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推进全域景区化,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区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形成处处是景观,处处可以欣赏美、传播美的旅游环境。
指标选择重点包括:在全域旅游规划建设中,是否划定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底线,是否制定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措施;在旅游规划、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等中,是否进行旅游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否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对旅游开发的约束作用,规范景区景点开发乱象和过度建设,推动创新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构建促进绿色旅游消费的制度体系;是否测算重点旅游区环境容量,是否形成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是否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和发展生态旅游;是否引导游客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针对存在乱建设、乱开发现象以及怪异建设、不协调建设,对存在开发乱象、严重破坏绿色旅游环境的区域,扣分或者不能通过验收。
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以标准为基本准绳。需要认真研究,尽快形成行业标准,并同步推进形成国家标准,以标准化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持续化。各地也可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编制有针对性的地方标准,鼓励各地探索公众、专家评判和基于事实的量化评判相结合的评估标准和办法。
一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旅游特色鲜明、吸引力强、产品业态丰富的旅游目的地,要在此方面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有生命力,必须以特色为灵魂、以产品为基础、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因此,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基础是特色旅游产品及业态集聚,要有特色鲜明、类型多样、丰富多彩、互补组合、合理分布的旅游产品集聚,形成吸引力、竞争力强的旅游目的地。要突出旅游的资源特色、产品特色、功能特色、文化特色、业态特色、景观特色,通过各种特色提升吸引力。要形成空间上、时间上的差异分工有机组合,要通过旅游产品集聚性、多样性、丰富性提升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指标包括:旅游产品和形象特色,要特色鲜明和有吸引力;旅游产品业态先进性,旅游产品业态与市场需求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匹配性;旅游市场规模大、影响力强、覆盖面宽;旅游产品丰富、组合良好;区域内不同地区旅游产品有差异性和互补性。要满足多样化旅游发展要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建设,构建多层次、特色化、高品质旅游产品体系。旅游要素要配置全域化,统筹建设特色旅游目的地,提供全过程体验产品,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围绕市场构建主打旅游产品,形成全域化旅游产品业态,打造公共服务便捷、旅游产品丰富、处处是风景、环境优美、便于自驾自助旅游的优秀旅游目的地。
二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完善配套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要在此方面设计相关评价指标。适应大众化、社会化、自主化的旅游发展需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有配套完善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来支撑。交通、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全域覆盖,智慧旅游设施和服务全域覆盖等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注重公共服务系统配套,注重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整体优化。
根据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要求,指标选择可以包括:要有便捷的交通,城市及国道、省道至主要旅游区、重点旅游城镇、旅游乡村要有便捷的交通连接和交通服务,城市与景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设施和运输组织,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要无缝对接;要有便捷的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旅游城镇、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鼓励依托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和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逐步实现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线路、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旅游厕所、停车场、环保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要完善,旅游厕所数量充足、质量达标、全域覆盖;要有完善的快行漫游的自驾车、自行车、自助游服务体系,主要旅游交通干线要优化环境形成风景道,有必要的要配套旅游交通标识和营地等服务,做到服务便利、旅游标识完备、公共信息完善;要有完善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实现重点旅游场所WIFI全覆盖。使示范区形成新型的目的地,形成一个旅游相关要素配置完备、能够全面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开放式旅游目的地,能够全面动员、全面创新、全面满足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三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旅游业优势突出、地位凸显、综合功能强大的区域,要在此方面进行旅游规划和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全域旅游示范区,一般都是旅游资源富集、品位高,旅游业优势突出,是这些区域的主导产业、主体功能、主打品牌。因此,验收全域旅游示范区,就要评估旅游对当地发展的贡献。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应至少高于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平均水平,旅游业对地方发展的贡献程度也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指标选择重点包括: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综合贡献,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旅游业对当地就业的贡献,直接就业和综合就业在全社会就业中的占比;旅游对当地扶贫和富民增收的贡献,评价旅游脱贫人口和富民贡献度。此外,评估旅游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等。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评估旅游对当地人民幸福感、生态环境建设、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的贡献。要根据全域旅游特点,拓展统计范围,创新统计监测评价体系,按照旅游新业态、新特点设置评价指标。
四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是突出旅游改革创新、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保障措施得力的区域,要在此方面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和考核重点是要突出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突出旅游的改革创新,要强化对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所采取的各种改革创新举措的评估考核。李金早局长的文章和国家旅游局的创建文件,突出了创建的改革创新,是基本准则。要按照李金早局长提出的“七个转变、四项基本要求、五个显著特点”的总体要求,重点推出对全域旅游保障措施方面的考核检查。各地的改革创新侧重点可以各有不同,推进的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内容和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实现的路径也可以因地制宜。
指标选择重点包括:是否编制创建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方案、推进意见、地方标准等文件,是否做好创建工作的顶层设计、形成路线图和施工图;是否以申报的省、市(州)县人民政府为主体,是否构建推动全域旅游的领导机制,是否作为当地的总体战略来整体推进,加强党委政府的领导,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考核,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办;是否根据实际需要,重点围绕适应旅游发展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因地制宜推进旅游委、旅游功能区、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综合管理综合执法的体制机制,是否建成旅游数据中心,是否推进多规合一改革等;是否设立专项经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是否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全域旅游创建,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全域旅游相关的培训等;是否将发展全域旅游纳入当地发展战略,作为重点战略和工程加以推进等。
五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安全、文明、有序,游客和当地居民都满意的旅游目的地,要在此方面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全域旅游示范区,安全、文明和市场规范有序是基本的底线,游客和当地居民满意是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提高游客满意度、增强当地居民幸福感为目标打造旅游环境。
指标选择重点包括:一是要确保旅游安全。考察是否有效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健全旅游安全设施设备,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努力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编织安全防护网,覆盖各环节,让游客能游得放心,游得安心。二是要有效整治规范旅游市场,考察是否形成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建立市场监督的长效机制,推动建立旅游诚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明显遏制旅游市场乱象,考核投诉及处理情况。做到旅游各个环节运行井然有序,让游客愿消费、敢消费、放心消费,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三是要有效推进文明旅游,推动旅游者文明出游,旅游企业诚实守信,从业人员服务至诚。旅游者普遍做到“讲安全、讲礼仪、讲卫生,不大声喧哗、不乱写乱画、不违法违规”;旅游企业普遍做到讲信誉、重品牌、有担当;从业人员普遍做到自觉宣传文明旅游,自觉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有“三俗”等不文明旅游现象,影响恶劣的,扣分或者不能通过验收。四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游客和当地居民满意度,考察相关的调查评估指标,特别不满意的扣分。五是推进旅游便利化,让“咫尺天涯”变成“天涯咫尺”,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
六是全域旅游示范区是生态环境景观保护良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区域,要在此方面设计相关评价指标。全域旅游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开发性保护模式,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整体优化环境、优美景观,推进全域景区化,更好地疏解和减轻核心景区承载压力,更好地保护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形成处处是景观,处处可以欣赏美、传播美的旅游环境。
指标选择重点包括:在全域旅游规划建设中,是否划定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底线,是否制定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措施;在旅游规划、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等中,是否进行旅游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否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对旅游开发的约束作用,规范景区景点开发乱象和过度建设,推动创新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构建促进绿色旅游消费的制度体系;是否测算重点旅游区环境容量,是否形成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是否大力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和发展生态旅游;是否引导游客绿色出行和绿色消费。针对存在乱建设、乱开发现象以及怪异建设、不协调建设,对存在开发乱象、严重破坏绿色旅游环境的区域,扣分或者不能通过验收。
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以标准为基本准绳。需要认真研究,尽快形成行业标准,并同步推进形成国家标准,以标准化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持续化。各地也可以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编制有针对性的地方标准,鼓励各地探索公众、专家评判和基于事实的量化评判相结合的评估标准和办法。
下一篇:全域旅游开发的四大架构